【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春节是万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时节,可大家一致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喜欢拜年走亲戚。过年期间我走了十几家亲戚后发现,为啥年轻人不爱拜年走亲戚了,根本不能全怪他们。

有些老年人一见面就一肚子负面情绪发泄

大年初三,随母亲去看望她住在农村的一个姨,这个姨奶大概有七十多岁,比母亲大不了几岁。

记得去年陪母亲拜年时,从头到尾就没见她笑过一回,一见到母亲就向她倾诉自己的子女如何之不成器,如何之不孝顺,然后将三四十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又翻了出来。

我作为一个接近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都不愿意听这些旧事,可她还不停地向母亲叙说着,让人一下子想起了祥林嫂。

母亲只能无奈地听着,我实在感觉无聊,只得走到院子里装作打电话。

母亲几次起身想走,都没有走成。就这样,一直听她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个多小时,好在有亲戚来拜年,我和母亲赶快借机溜走。

今年过年,我本不乐意去这个亲戚家,可母亲总觉得她姨可怜的,一年都没见了,想去。

无奈之中,再次开车前往,去之前,我便给母亲再三叮嘱,如果还是去年那个样子,你赶快坐几分钟就走。

果不出如料,今年去,这位姨奶照样把去年那套又搬了出来,还拿母亲的日子作对比,夸奖了我几句后,又把自己子女如何不孝的旧事翻了出来。

无奈之中,我只好给儿子发短信,让他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催促我回家还有事。

最终,在儿子四五个电话的催促中,母亲借口家中有事,慌忙溜之。

好为人师,随意干涉年轻人的事情

有些老人,总是以过来人自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老年人经验丰富我们不得不承认,但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再是传统的农耕文明,有些事情不但靠经验,更要靠科学和发达的信息。

有些老年人明明自己一辈子过得一塌糊涂不怎么样,还喜欢对晚辈和年轻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指导人生。

有的老人常常将错误了一辈子的事情当经验,错误地指导年轻人,还嫌年轻人听不进去劝。

因为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此一时、彼一时,你的认知只代表着过去,如果总是以此来说教,一是会让人觉得陈旧迂腐,另外会感到是有意卖弄和炫耀,令人不适。

作为年轻人,有时不愿意伤及他们的面子,只好选择一下,不见面或者少见面,这也是为啥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拜年听老年人唠叨的一个原因。

倚老卖老,随意给年轻人提一些不合理要求

堂弟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上高中时,曾受到一个本家舅的一次资助,大概就一百块钱左右吧。

堂弟感恩在心,逢年过节都会带一些礼品去一下这个本家舅,以示以对前的感恩。

后来堂弟在行政部门做了一个小领导,这个本家舅听说后,多次堂弟提出一些要求来,堂弟念及以及曾资助过自己,为其办了些事情。

可他这个本家舅却依旧倚老卖老,认为堂弟都应该体谅和顺从自己,每次逢年过节都会提出一些要求来。

后来堂弟一看这还了得,有些事情能办,有些事情根本办不成,干脆不去了。

这个本家舅见堂弟春节不再上门,逢人便说堂弟官当大了,牛起来了,不理他这个舅了。

真的让人有点儿无语了。

写在最后:

从以上几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何现在的年轻人对拜年走亲戚这一传统活动变得不那么热衷。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只是年轻人自身的冷漠或疏远,更多的是与他们在拜年走亲戚过程中遭遇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有关。

老一辈的负面情绪发泄、好为人师、倚老卖老等行为,都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负担。

他们并非不愿意尊老、敬老,只是希望在拜年走亲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而不是无休止的抱怨和指责。

这种现象,其实也反映出了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某种缺失。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年轻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和应对这些困扰。

要改变这一现象,并非简单地指责哪一方不对,而是需要双方都能够进行反思和沟通。

老年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年轻人的生活和选择;年轻人也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老年人,尊重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让拜年走亲戚这一传统活动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温馨和欢乐。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