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李鹏坦白和周恩来的真实关系:别人都说我是他的养子,这不正确

前言:

众所周知,周总理与邓颖超这对革命伴侣,一生都坚守在革命生涯当中,早些时候他们为了革命,峥嵘岁月历经了不少磨难,造成了邓颖超终生不能生育。

这成了他们此生最大的遗憾。

但是两人其实都非常喜欢孩子,所以后来,老一辈革命先驱们在牺牲前。不少都曾有过向周总理托孤的想法。

其中有一个人,他从小就受到周总理的培养,长大后不负众望的成为了新一任的总理,他就是李鹏。

周总理和邓颖超对他的疼爱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他自己却表示并不是周总理的养子。

真相究竟如何呢?

一生无子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举行了婚礼。

两人并非一直没有孩子。

其实在婚后仅仅三个月,邓颖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所以他们其实是有机会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的。

可是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还在新婚的周恩来就奉命和蒋介石去了汕头,邓颖超则一个人留在广州帮何香凝做妇女工作。

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非常欢喜的,但转念一想就又发了愁,现在时局复杂,哪有时间生孩子啊。

于是邓颖超并没有和周总理商量,就做作主张喝下了打胎药。

周总理得知情况后既生气又心疼,那次总理是真的生气了,好几天都不愿意和妻子说话,自己一个人生着闷气。

晚年邓颖超回忆说:“我那时候年轻啊,傻呀,觉得,说不好听就蛮干,跑到那个地摊啊,买那个打胎药,这时候她妈妈也在梅县,她妈妈不懂中医嘛,结果吃了那个药啊,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的。”

也难怪总理当时会那样生气。

1926年7月份前后,邓颖超再次怀孕了。

这一次她吸取了教训,决定生下这个革命的后代,不再剥夺这个小生命生存的权利,还要好好把孩子养大,让孩子成为革命的接班人。

年底,周总理又接到了调往上海的通知,中共中央工作组织部的秘书工作必须由周总理来完成,当时他还兼任了中央军委书记的职务。

虽然那时候邓颖超已经怀孕5个月了,但经过商议,周总理还是决定先去上海,毕竟中央工作耽误不得,而且岳母照看妻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后来的那段日子,周总理在上海开始了工人武装起义,每天忙得连饭也吃不上,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写信询问妻子的情况,知道一切顺利周总理也就放心了。

可不幸的是,眼看预产期已经到了,可是邓颖超肚子里的孩子却整整三天三夜都生不下来。

难产在今天根本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却是足以让产妇丧命的大事,当时邓颖超年仅23岁,她心中还有未完成的事业和使命,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丢掉性命。

助产医士使用了很多种催产方法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用产钳夹住婴儿的头颅硬拖出母体,孩子足足有8斤,可是这样做无法保住孩子的性命。

当邓颖超看见她折腾了三天三夜才生出来的男婴时瞬间流下了泪水,可是孩子弯曲着身躯,耷拉着小脑袋,已经一动不动了。

就这样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没有了。

不过好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夫妻俩的生活并不孤单。

新的家人

还没等邓颖超出产房,上海就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因为忙于工作,她上次打胎就没有养好身体,这次又是早早地就投入到了革命当中,一路颠簸,还因难产而导致了大出血,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所以身体已经被整垮了,最终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

周恩来常常安慰着邓颖超:“没有孩子就没有孩子吧!咱们俩要好好的!”

就这样,两人把今后所有的时间都投放到了无限的革命事业当中。

不过后来到了延安之后,周恩来夫妇也收养了不少孩子,比如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叶挺的女儿叶扬眉以及王戍等人,都曾接受过他们的抚养。

1931年9月5日,李硕勋在海口英勇就义了,他牺牲时留下妻子赵君陶和儿子李鹏相依为命。

后来,赵君陶只能一个人带着儿子辗转来到老家四川成都,在这里一住就是7年。

1938年年底,赵君陶终于和党组织联系上了,没过多久地下党员就告诉她:“旅馆有一位重要客人要见你,你赶紧去吧。”

这位贵客正是邓颖超,她这次是代表周总理来联系赵君陶,希望能将她和孩子带至重庆,那里才更加安全。

离开时,出于安全考虑,邓颖超先行带走了赵君陶,而李鹏则留在外婆家。

1940年秋天,李鹏才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

当时,他正就读于育才学校,突然收到了去延安的通知。

于是,他在鞥英超的带领下匆匆赶往了重庆,来到了位于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和其他烈士子女一样,他称呼二人为“周伯伯”和“邓妈妈”。

周总理见到李鹏高兴极了,一直摸着他的头对邓颖超说:“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越长越像硕勋了。”

邓颖超则回应道:“我觉得更像君陶。”

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重庆期间,李鹏一直受到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照顾。周总理耐心向他讲述了许多革命故事,并教导他读书认字和做人的道理,真的同一家人一般。

也许是因为密切的交往关系,外界曾一度流传李鹏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养子。

这一点李鹏在回忆录中对此进行了回应。

他明确表示:“周总理、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之间的关系。有人传说我是周总理的养子,这是不正确的。”

不过,李鹏与周总理夫妇的关系确实非常亲密。

1947年,李鹏来到哈尔滨工作,后来被派往苏联留学,回国后又一步步成为我国第四任国务院总理。

他仍旧没有忘记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的教诲。

不能脱离群众

1983年6月的一天,身为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副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忽然,秘书敲门走了进来,随后说道:“副总理,有人来找您了。”

闻言,李鹏副总理放下手中的文件,正准备起身出门迎接。

一抬头,便见到门外站着一个身量不高,头发斑白的女人,这不就是他最思念的邓妈妈吗,李鹏赶紧走上前握住了邓颖超的手,激动地问:“邓妈妈,您怎么来啦?”

邓颖超笑了笑,温柔地回应道:“如今,你当上了副总理。我来啊,是想要叮嘱你,以后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脱离群众。”

李鹏紧紧握着邓颖超的手频频点头,他也确实做到了。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李鹏副总理一直谨记周伯伯和邓妈妈的教诲,而且不仅仅只限于理论,他结合实际,扎根到基层,贴近人民群众去工作,他真正做到了事事都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去考虑。

当时与李鹏接触过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给出了一致好评,有人说:“李鹏身上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和他相处都十分地愉快,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他对我们很关心,他是个好总理。”

人们之所以会认为李鹏是周总理的养子,这主要还是因为,周总理和邓颖超真正做到了,把烈士的子女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看待。

他们是所有烈士子女的“周伯伯”和“邓妈妈”!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