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 本文为真实案件纪实,旨在:破解犯罪心理,捍卫正义人间!探查人性阴暗,杜绝犯罪发生!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内容,前三分之一免费阅读。

1996年12月2日,60岁的韩玉书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接外孙准备回家,一路上爷孙俩有说有笑地十分开心。在平时的这个时间,韩玉书的女儿韩露早就在厨房忙碌起来,烧饭做菜一家人好好吃一顿,可这天,当两人回到家中,他们刚一推开门,便发现房间里的情况有些不对劲。

原本在这个时候,厨房应该传出韩露做饭的声音和饭菜的香味,可当他们推开门的时候,房间里却寂静无声,还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道,察觉到异样的情况后,韩玉书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这时,韩玉书将外孙送到卧室,让他先看看书,等饭做好了之后再叫他出来,好在外孙比较乖巧,没让他太过费心。将外孙安顿好之后,韩玉书便在房间里仔细观察了起来。

此时的厨房里空无一人,客厅也没有见到女儿的身影,卫生间的门虚掩着,也没有看到韩露的影子,外孙回到他自己的房间后也很安静,自己和老伴的房间里也没有找到韩露。而当他走到女儿和女婿的卧室门口时,那股淡淡的血腥味道变得浓重了几分,这让他的心里顿时出现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猛地一把推开女儿卧室的房门,他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得瘫坐在地上。此时此刻,一直不见踪影的韩露就躺在卧室的床上,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她面色铁青,身体扭曲,房间里也十分凌乱,床单上全是鲜血。而她脖子上的那一道深深地勒痕和伤口,以及,无不显示着韩露在生前痛苦的挣扎。

看着女儿凄惨死亡的样子,韩玉书强忍着悲痛,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赶到后对案发现场进行了一连串的调查,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他们最终锁定了凶手,而锁定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韩露当时在区里当干部的丈夫于英生。

韩露和于英生夫妻俩都不是普通人,韩露是当地某化工轻工总公司的科长,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还长得非常漂亮,几乎人见人夸。丈夫于英生是当地一个区的区长助理,工作能力出众,深受领导的信任。

门当户对的两人能走到一起,也是双方父母撮合介绍的结果,可既然这对夫妻郎才女貌,生活也很美满,为什么警方会怀疑是于英生杀害了他的妻子韩露?这还得从12月1日发生的一件琐事开始说起。

那天是周日,于英生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去逛商场,本来想着在逛商场的时候好好培养一些家人之间的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一些,可是,当他们挑选好了商品准备结账的时候,一件让于英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便发生了。

当时在收银台准备结账时,作为丈夫的于英生便准备拿钱包付钱,可在这时,一旁的妻子韩露却走到了他的前面,翻出钱包后,掏出一沓现金问道:“多少钱?”,一旁的店员也没多想,接过她手里的现金后便结完了账吗,这让站在一旁的于英生很是震惊。

妻子的钱包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现金?一时想不明白的于英生便赶忙质问妻子,这些钱是从哪来的?可是,面对他的疑问,妻子却支支吾吾地解释了半天,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着妻子奇怪的表现,于英生心中的怀疑更加深了几分。这些钱是哪个男人给的,她为什么不和我解释清楚;妻子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瞒着自己,所以才变得支支吾吾的,不跟他将事情解释清楚。

回到家里后,于英生越想越觉得奇怪,看向妻子时,他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多了一份审视,少了一份柔情。因为这件事,夫妻之间产生了矛盾和猜疑,而在12月2日这天早上,当韩玉书送孩子上学之后,他们便在家里互相厮打了起来。

在查出这一条线索之后,确认韩璐和于英生夫妻二人之间存在一些感情上的矛盾,因此警方严重怀疑,于英生那天早上是对妻子下了杀手,在将妻子杀害后担心罪行暴露,便故意将家里伪造成被歹徒强行闯入的假象。

甚至为了让假象变得更加逼真,他还特意用暴力的方式脱了妻子的衣服,还将家里翻得凌乱不堪,目的就是让警方产生错觉,误以为当时有人入室抢劫,并对房间内的韩露实施了侵犯后将其杀害。

1996年12月20日,于英生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批准逮捕,两年后的4月,他被法院判处了死刑,缓期执行。但在法院对其进行宣判时,一向沉默的于英生此时却突然变得暴躁起来,声嘶力竭地大喊着:“冤枉,我不服”!随后他还当庭翻供,并提出上诉,要求重审。

于英生觉得自己很冤枉,而为了让法官相信自己,他那时在法庭上说出了自己不是杀死韩露的凶手的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觉得自己在事发时并没有作案时间,案发时间是在当天的早上9点50分。如果凶手是他本人的话,他既要将妻子杀害又要伪造现场,还要及时赶去上班,让单位的同事看不出来,没有半个多小时根本到不了单位,时间上就根本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而事实上,于英生却在10点05分用公司的传呼机打了一个电话。这足以证明,他没有充足的作案时间。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于英生还拿出了一个更关键的证据,那就是警方在韩露的体内提取到了一个DNA,而这个DNA并不是于英生的。那么这个在韩露体内发现的DNA信息究竟是谁的?

可惜的是,即便于英生提出了质疑,即便省高院要求撤回重审,但到了2000年,于英生依旧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了无期徒刑,被送进了监狱服刑,而他的事业和人生,甚至连家人的名声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就在于英生一家人都认为,事情已经到此结束了的时候,转机突然出现了。

2002年7月2日,这么多年来,于英生的父亲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将韩露杀死,正在家为儿子的事流泪,但在这时,他突然听到门口响起了敲门声。

不知道敲门的人是谁,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结果当房门打开后却发现门口附近一个人都没有,这让他心里很是奇怪。门口并没有人,那么会是谁敲响了他的房门,正当他准备关门的手,在门口却放着的一张A4纸条。

将这张A4纸条捡起来后,他看到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在案发现场,刑警还提取到两枚指纹,不是你们家属的。”

在纸张的落款处写着:一个有良知的人。正是这张A4纸,给了于英生一家人希望,他们坚信于英生是被冤枉的,于是开始了漫长的上诉之旅。

可惜的是于英生的父亲因为年时过高,多次去北京上访后,落下病根。这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经历了解放战争的老兵,最终在68岁时含恨而终。临终前,于英生的父亲叮嘱大儿子,就算家破人亡,也要还于英生一个公道。

在父亲死后,大儿子于宁生接过了上访的重任,说什么都要为弟弟讨回一个公道,但这条路他走了10年。一转眼10年过去了,2012年的春天,于宁生来到了信访处。早上八点不到,他就早早在门口排队。

一个正在锻炼的老人看到后非常好奇,主动上前询问:“你这是遇到了什么事,这么早就来排队”?

于宁生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面目和蔼慈祥,开口说话时言辞也十分温和,还在排队等待的他便和老人攀谈了起来,将弟弟和父亲的遭遇一股脑地告诉给了眼前的这位老人。

本想着双方只是萍水相逢,而且这些年来为了弟弟的事情,一家人的生活过得都很压抑,在和老人攀谈的时候便聊了很多。但他却没想到,自己说的话竟然会引起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的同情。

只见老人从口袋里掏出纸币,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于宁生,让他去找纸条上的人。

临走时老人还特意叮嘱于宁生:“我也是抗战老兵,和你父亲算是同袍战友。你拿着纸条去找上面的人,他或许能帮到你!”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