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英雄多磨难。
邓公1904年出生于四川广安县,从1923年开始,他正式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邓公1997年逝世,74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三起三落”,人生历程充满曲折坎坷,也充满传奇色彩。
1977年,邓公复出后,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全世界,两度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其丰功伟绩足以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然而,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抗衡的自然规律。一生铁骨铮铮的邓公也要面临这个问题。1991年,邓公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他以87岁高龄视察上海,提出:
抓紧开发浦东,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992年,邓公继续南巡,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使得改革开放事业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1994年春节过后,邓公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他住在北京的一处院落中休养。
当时的邓公心脏和脾脏都很健康,但是得上了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危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病症。
出于保密原因,他的健康状况只有少数领导人、主治医师和家人们知晓,善于捕捉敏感信息的国外媒体却时常报道邓公病危的“假消息”。
到了1996年,邓公的身体变得越来虚弱,当年的冬天又特别冷,这加重了他的病情。12月的一天,邓公早晨起床,生活作息一向十分规律的邓公本该按部就班洗漱、吃饭。
家人们却发现到了点,邓公却坐在板凳上没有起来。一番询问,原来是邓公感到呼吸不畅,有种窒息的感觉。
家人赶紧将邓公送往301医院,邓公居住的地方离医院只有10公里,一路上,道路上有的人悠闲地遛弯、有人安静地吃着早餐、有人匆忙地赶着上班……
充满烟火气的街市上,谁也没有想到一辆呼啸而过的车辆上拉着一个病危的伟人,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深爱着的国家和人民。
邓公所在病房的位置十分安静,1977年元旦,邓公躺在病房中,电视中正在播放关于他的纪录片。他的眼睛已经看不清电视画面,只是隐隐约约觉得画面中有一个人身影十分熟悉。
一直陪护病床边的护士黄琳告诉他电视纪录片的名字,并告知他感觉熟悉的审阅就是“他”时,邓公没有吭声,只是安静地一集接着一集看下去。
他时而清醒,时而陷入昏迷,经验告诉黄琳,邓公的时日可能不多了。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和一种莫名的使命感驱使她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举动。
在邓公清醒的时候,黄琳上前问了邓公一个问题:您给国家和人民留下了什么?有没有什么话需要留下的呢?
面对询问,邓公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话: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该做的也已经做过了。留下了什么,人民自有公论!
黄琳听完,陷入沉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1997年2月19日,邓公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公生前说的这句话,包含了一切!
1997年2月20号,清晨时分,天安门广场降下了半旗缅怀,官方对邓公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