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的苏老太,是浙江人,没有子女,每月靠着200元的低保维持生活,邻居徐先生看她可怜,主动出钱出力,照顾了她30年。
苏老太92岁时去世,也是徐先生置办的后事,没想到,去世3年后,徐先生竟获得了100万的奖励。
只是,村委会却告诉徐先生:你只能拿到其中的一半,村委会也要分得35万。这是为什么呢?
1
1990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个62岁,姓苏的老太太。
苏老太和丈夫结婚几十年,一直没能生育,原本两位老人相依为命,可是,后来丈夫也因病去世了。
只留下了苏老太太一个人,她娘家的2个哥哥,多年前就搬到外省定居了,几乎没有再回到过这个村子里。
得知村子里只有苏老太一个人后,担心她太孤单,侄子苏伟曾特意回到村子里,想把苏老太接到家里一起住。
可是,苏老太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怎么都不肯跟侄子走,侄子没办法,只能作罢。
还好,苏老太有个心地善良的邻居——徐先生,徐先生跟侄子苏伟同龄,父母去世的早。
他看苏老太一个人生活很可怜,时常帮衬他,有一次家翻新自己家的房子时,看到老太的房子快要坍塌了。
2
便特意把自己家的房子,多修建了一间,把苏老太接过来一起住。
由于年龄大,不会骑车,苏老太很少出门,生活用品都是徐先生帮忙购买回来的,从来没有抱怨过。
逢年过节,徐先生家里做好一大桌子菜后,也会主动热情地,把苏老太叫过来,大家一起吃饭,有说有笑。
侄子苏伟虽然隔的比较远,但他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父母去世后,他经常一个人坐5.6个小时的车,过来看望苏老太。
每次来,都会大包小包,给苏老太买好很多东西,有吃的,也有生活用品。
眼看苏老太的年龄越来越大了,苏伟每次来一趟都很麻烦,苏老太又不愿意跟他一起走,他担心万一苏老太有什么突发事件,自己赶不上。
再加上,苏伟亲眼看到徐先生对苏老太的照顾,对他很放心,便主动承诺:你对我姑姑这么好,以后姑姑的财产,都给你一个人。
3
其实,苏老太没有什么财产,她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工作过,每个月就只有200元的低保,还有一间破旧的老房子。
徐先生却并没有计较,而是爽快地答应说:放心吧,我自己没有父母,一直把苏老太当作亲妈照顾的。
这让苏伟很感动,还特意写了一份遗赠赡养协议给徐先生,就是承诺所有财产给徐先生。
由于两人都没有经验,也没有什么法律意识,不知道协议要双方的签名,还要拿去公证,这样才会有法律效应。
收下协议后,徐先生比之前更加用心,无微不至地照顾苏老太,大家一直和睦度过了整整18年。
直到2008年,徐先生家的被拆了,拿到补偿款后,就要搬到县城的安置房去住了,本能地让苏老太也一起搬过去。
可是,苏老太却拒绝了:她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不管徐先生怎么劝说都没用。
4
可是,徐先生的房子已经拆了,苏老太的房子早就塌了,根本没办法继续住。
考虑过后,徐先生自己出钱,在村里给苏老太租了一间房子生活,每个月的房租,以及水电费等,加起来差不多400元。
都是徐先生支付的,还有苏老太感冒发烧,生病住院等,也都是徐先生出钱出力,忙前忙后,他一句埋怨都没说过。
记得有一年,苏老太住院时,徐先生照顾得特别好,又是洗衣送饭,擦洗按摩身体,还端屎端尿…
同病房的老人都竖大拇指,连连夸赞苏老太有一个好儿子。
后来,得知徐先生只是苏老太的邻居时,大家都难以置信,毕竟,很多亲生儿子都做不到徐先生这么好。
又过了几年,苏老太的年龄越来越大,还是不肯搬过去跟徐先生一起生活,徐先生又担心她一个人无法生活。
5
于是,徐先生把苏老太送到了当地的养老院,每个月还独自承担起了1800元的养老费用。
这样的做法,让村子里的人连连称赞,大家都一致认为:徐先生是个大好人。
直到苏老太92岁那年去世,她的后事,也都是徐先生一手操办料理的,办完后事,徐先生回到县城继续生活。
对于苏老太将近30年的照顾,他都是发自内心,把苏老太当作亲人一样,没想过要任何回报。
没想到,就在苏老太去世3年后,她的那间老房子也在拆迁范围,估计可以拿到100万的补偿款。
徐先生并不知情,也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还是村委会主动找到他家,让他继承这100万,就当是他照顾苏老太的奖励。
听到这话,徐先生露出一脸的憨笑说:我是心甘情愿照顾苏老太的,不图这些什么奖励。
6
很快,侄子苏伟也得到消息。
主动表示:照顾老人是很辛苦的,徐先生非亲非故照顾了30年,实在是难得,这个钱理所应当给徐先生。
既然村委会和苏老太唯一的亲人,都愿意把这100万给徐先生,徐先生也就没有再推迟。
可是,当徐先生拿出那份遗赠赡养协议书的时候,没想到,相关部门却告诉他:这个协议书没有双方签名,也没有公证,不具备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徐先生作为苏老太的一个普通邻居,尽管照顾了三十年,在法律上,还是没有权利继承苏老太的遗产的。
7
徐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村委会得知后,再次主动找到徐先生,提议说:你去起诉继承吧,毕竟你对苏老太的付出,全村的人都看在眼里。
就这样,在村委会的指点下,徐先生起诉了。
开庭时,法院了解到背后的真相后,很是感动,这个年代,像徐先生这么好心的人,真的是不多见了。
最终,法院判决:徐先生可以分得100万的一半,也就是50万,侄子苏伟也不错,分得15万,居委会则35万。
大家对这个结果都很满意,三方签好了协议。
结语:
所谓“好人有好报”,说的就是徐先生了吧。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居,跟苏老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能没有私心,独自尽心尽力,出钱出力照顾了苏老太30年。
这个100万就算全部给他,也是情理之中的。
至于最后为何只拿到一半,也是有原因的。
苏伟作为苏老太唯一的亲人,距离很远,仍然会抽空回来,对苏老太也有一定的照顾,拿到15万,也可以理解。
给村委会35万,是因为按照正常情况,孤寡老人的遗产,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归国家所有的。
村委会拿到这35万后,也是用在村里的建设,以及其他的孤寡老人身上,也是一种很好的贡献。你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