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火硝烟,硝烟弥漫。自6月初,基辅方面展开决定性进攻,然而,进展却迟迟不如预期。探究原因,俄军精心布设的大量地雷成为阻碍之一。情报界消息显示,据2月份美媒引述情报人士所言,俄罗斯为应对乌克兰的反攻,竟在前线广布100万到500万颗地雷,其中涵盖种类繁多,既有普通伏击地雷,又有专为步兵设计的蝴蝶雷,更有反坦克地雷以及埋设在地雷区的自动触发式地雷。如此“无处不在”的地雷阵令乌军在前进中步履蹒跚,沉重的代价在所难免。
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军已展开“大扫雷”行动,中央军区动用“叶尼塞”号装甲列车,在战区中的特殊军事行动区内,成功清理了长达30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的未爆弹药。这一行动不仅涉及装甲列车的投入,还包括了120多列军事列车的运用。中央军区的铁道兵更是为这些铁路段的恢复交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们不仅清除了3000多公里的铁路上的未爆弹药,更是修复了七座大小桥梁,将战区的交通线恢复如初。此次扫雷行动的关键收获之一,就是有力地助力了俄军的后勤运输,使他们能够顺利输送大量物资。
有趣的是,俄新社不久前曾提及俄军的反攻已拉开序幕,相较于乌军单一而缺乏弹性的扫雷行动,俄军所需做的远不仅是解除地雷。因此,他们必须转变策略,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如无法消除地雷威胁,反攻很可能将持续陷入僵局。有评论认为,现在已到了“拼底子”的时候。乌军一直依赖扫雷车和排爆索,然而这种方式易于被俄军找到对策。当然,西方国家可以提供更先进的排雷武器,只是他们是否愿意付诸行动,却是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