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4年,是我参军的第4个年头,在部队历经近3年多的努力,我很幸运在这一年秋提了干。那一刻,得知可以申请回家探亲的我,思乡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了,随即申请了探亲假。而这一次回家探亲,无意中还让我得知了一件我此前不知道的事情,让我感动不已。
这年10月的一天,提干任命刚下来不久,我得知了可以申请回家探亲,便第一时间找到指导员(姓陈),提及了回家探亲之事。
之前我在连队担任过文书,和指导员、连长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指导员打趣道:“怎么,周大排长,这刚提了干,就想着要‘衣锦还乡啦’?”
我呵呵的笑着,就说是真的想家了,指导员也不再调侃我了,让我递交一份申请,而后报了上去。
在等待假期批下来的时,我还去置办了一些礼物,当时提干后拿到了第一个月的津贴52元,除去之前寄回家的,当时口袋还有100来块钱,买了驻地的一些特产。
而后就是等待了,没过多久,假期就批了下来。当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收拾了行李,往火车站赶。
回家的心情是愉悦的,虽然已是深秋了,天气转凉,但风吹过,我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钻上了火车,当火车随着一阵轰鸣声启动,我知道离家也越来越近了,我思绪万千,我又想起了当年参军时的情景。
记得那是1970年的冬天,周村早已被厚厚的白雪裹上了一层新装,当时我的正在家用玉米芯烤着火呢!
“嘭嘭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谁啊?”我应声问到。
“我,明华!”明华回答着,门早已被他推。
明华是我高中同学,也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我们关系铁的很:“哎,你咋回事,还躲在家里烤火呢?”
“这么冷的天,能去干嘛?”我的看了明华一样,脸被冻得红扑扑的。
“没听说过吗?村里要来征兵了,你之前不是和我说以后要去当兵吗?”明华围着我坐了下来,伸手烤火,不时搓着手。
“你听谁说的?”我有点兴奋。
“我爸!”明华看了我看。明华的父亲是我们公社主任,他的话自然是不用质疑的。
果不其然,很快,征兵消息在各大队传开了,之后,明华便拉着我一起去报名参军。
当时,我们大队加上我俩,一共有5名适龄青年报名了参军,其中3个通过了兵检,我和明华是其中之一。
而其中一人在兵检时,由于各条件方面出众,通过政审、家访后,就被接兵干部当场定了。
可当时我们大队就只有两个名额,至此就剩最后一个了,意思就是我和明华得二选一了。
按理来说,以明华的条件,这最后一个指标非他莫属,可不知道为何,后来公社武装部周部长却告诉我,我被选上了。
由于当时入伍的时间比较赶,到县人武部领了军装,我们这批新兵就要奔赴军营了,也就没时间回去和家人告别,也没和明华告别,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奔赴了军营。
在部队,我由于有高中文凭,而且又踏实肯干,深得连长赏识,半年后当了连队支书,后又当了班长,入伍第四年的时候,便被提拔当了排长。
想到这些,我也在脑海里做好了回家探亲的行程安排,出了和家人团圆外,还要去看望一下周部长,向他表示感谢,然后找明华好好叙叙旧,
回家的路途总是让人感到漫长的,熬了两天一夜,火车总算停靠在了熟悉的站台,下了火车便往家里奔去。
到了村里,一路上碰见了不少村民,大家一眼就认出了是我,我和大家打着招呼,村民们看着我穿着笔挺的军装,都夸我精神。
不一会,我来到家门口,当时父亲总好在门口劈柴。
我叫了声父亲,他才扭过头看向我,不善言辞的父亲愣了几秒才憋出一句话:“回来啦?”
我说嗯,而后父亲,上前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我俩一前一后往家里走,父亲边走边高兴的呼喊着:“春燕,儿子回来了!”
母亲闻声跑了出来,拉着我仔细打量了一番:“瘦了、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