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前段时间,和一位很久没见的姐姐聊天,看她神色疲惫,问她怎么了。

她说,一年前,自己上6年级的女儿抑郁了。

我很吃惊,因为姐姐自己就是心理咨询师,孩子怎么还抑郁了。

她听完我的疑惑,无奈地说道:

“别说你了,就是我家人,刚开始知道贝贝(女儿)抑郁时,也跟你一个反应,根本不相信。

但不相信不代表贝贝就没事啊,她不愿意出门,吃饭也吃不下,干什么都提不起精气神,这件事折磨了我们一年,贝贝终于好起来了。”

我好奇地问她,贝贝的治疗过程。

她说:“熬呗,碍于妈妈的身份,贝贝有些话也不好跟我坦白,我就找了同事疏导她,同时我不停地给家人做思想工作,大家一起渡过这段难关。

以前吧,老给别的小孩和家长做咨询,现在到自家孩子身上,才发现,小孩子抑郁,最怕卡在这两个关口。”

家人的不接受

是最大的坎

心理学老师杨意曾说:

“很多家长都对抑郁症缺乏了解,他们并不相信孩子生病了,认为孩子只是压力大不开心而已。

错误的认知,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甚至可能将孩子推向深渊。”

知乎上,看过一个求助:

我17岁,抑郁了,但是爸妈根本不相信,他们还说我大题小作。

这条求助,引起很多网友共鸣。

  • 有人说:“跟我一样,我初二抑郁了,我爸妈根本不信,他们觉得都是我不想读书,找的借口。”
  • 也有人说:“连医生都说我病了,可他们不太信,总是怀疑我是装的。”

字里行间,全是被最亲近的人不理解的痛苦与无奈。

其实,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深深的无助感,就像是跌入泥潭,想伸手求救,却找不到人帮忙。

黄智生教授发起过一个“AI树洞救援团”。

就是通过AI识别,来判定网友的状态,是否需要帮助。

他们团队,曾经救下一个女孩。

女孩发微博说:“准备去武夷山跨年,元旦回来就跳楼”。

AI识别到女孩有轻生抑郁倾向,他们立马发起救援,可当救援电话联系到女孩妈妈时,她怎么也不相信,觉得救援团队在胡说。

就算后来,女孩患抑郁症的诊断摆在她面前,她依然不相信。

后来,女孩站上了天台,幸好被救援队所救。

也许,女孩的抑郁早已有迹可循,可父母的不相信、不理解,让她失去了求助的希望。

心理医生秦俊峰曾说:

“一些家长的认知偏见,导致有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

父母本该是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陷入泥潭,最能够得着的人。

但父母对于抑郁的不理解,不接受,就像是割断了孩子求生的绳索,让抑郁来得更加猛烈。

错误的安慰方式

将其推入深渊

心理医生陈百优曾在参加一期访谈时提到: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