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今年两会,与房地产相关的信息中,有一句最重要的表述: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住房需求。

一个主要任务,分成了两条支线。

其一是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

其二满足居民多元化改善住房需求;

直白地讲,现在不仅仅要有房可住,还要有好房可住

有房可住主要是依靠建设和供给保障性住房,让暂时买不起房的朋友能够住有所居。

关于这点,是保障房的事,基本属于人家盖什么你住什么,今天且按下不表。

今天重点讲:有好房可住

有好房可住,就是要让有购房、置换计划的朋友买得安心,住得舒心,这点则需要依靠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来实现。这也是我们更关心的。

啥叫基础性制度?

所谓“基础不好,地动山摇”,基础性制度那显然非常重要,是市场运作的底层逻辑,是未来发展的总纲领。

商品房相关的基础性制度有哪些?

市场交易制度(预售、现售制度)、土地出让制度、税收制度、住房产权制度、监管制度等等涉及住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监管和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制度,都是基础性制度。

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

房地产基础性制度改革=房地产全链条的系统性变革=预售制度、产权制度、土地出让制度、配套房贷等金融制度的全面调整!

今后买房子的方式要变了!

今后能买到的房子和过去不一样了!

现房销售的曙光,再次出现。

现在买新房的模式,与普通商品交易模式完全不一样!

主要流程大体是看房、选房、签约、付首付、办贷款、网签,然后就是一边交月供,一边满怀期待地等着新房交付。

一句话就是,大家口中的“买期房”

但近些年,好多人已经不敢买了!因为有的人,房贷供着供着,房子就烂尾了。

截止去年5月份,全国1114个保交楼项目的交付率也仅有34%

对此,有的业主表示,只要把毛坯看作是“叙利亚”装修风格,烂尾房也能成为温馨的家;有的业主则直接选择了断供……

总之,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一场信任危机在蔓延。

一是市场下行,诸多房企暴雷,购房者对房企们有无能力顺利交付新房缺乏信心;二是预售资金的监管不力导致了购房者的信任下滑。

现房销售好就好在,看得见摸得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主打的就是让买家安心

但现房销售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在房产销售的历史上,现房销售就出现过不止一次。

14年7月,上海推出第一宗现房销售试点地块,要求以全装修现房销售; 16年6月,深圳推出一宗现房销售试点地块,要求取证不动产权证书后,以现售形式对外销售; 17年3月,杭州试点现房销售,要求土地竞拍达最高限价,须实施现房销售; 22年8月,福州第一宗现房销售住宅出让,为福州工商学院教师住宅项目;

现房销售几乎每年都有出现,但基本都是个例,主流依旧是预售制。主要原因在于现房销售对于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成本太高,销售周期长,很难获利

因此,17年杭州实施现房销售短短4个月,便寥寥收场;21年,杭州推出10宗需要现房销售的宅地,结果通通流拍。

现房销售是一项好制度,但并不适用于过去的市场。相反,在当下预售制产生了信任危机后,现房销售或许有了适用的契机

近两年,多地出台了现房销售的相关政策:

河南将郑州、开封作为现房销售的试点城市; 湖南将长沙作为现房销售的试点城市; 海南、雄安新区是全国唯二的全面现房销售地区; 山东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

眼下,大家对现房销售的呼声很高,但其实依旧很难,现有的融资环境下,开发商即使心有余,那现实情况也是力不足。

该怎么解决?

两会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是这么说的:“设立房地产预售资金保险机制,允许房企依法合规动用一定比例的预售监管账户资金。帮助房企渡过难关后,争取三年时间过度到以现房销售为主。”

两句话,直白的总结上面的大段文字:

现阶段:暂时先稳住房企,确保不大面积烂尾、不大面积崩盘、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未来:为现房销售创造条件,最终稳步落地现房销售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为现房销售创造条件?创造什么条件?

条件一,限价放开。

由于现房销售的沉重的成本,限价城市的现房会以时间换空间,等到限价放开,以此获得更高的利润。

比如杭州临平区和钱塘区限价放开后,捂盘很久的理想臻品合院、大江之星随后就取证摇号了;成都取消限价后,朗诗熙华府、川网国际花园等现房项目也都不捂盘了。

当下,许多城市的限价都在放开,广州、苏州、南京都是如此。这也为现房销售创造了先决条件

条件二,融资放开

一旦落地现房销售,房企将面临着一道绕不开的关卡:现金流

现有的期房制度,对房企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

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快速回笼现金流。

即便是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如今房企仍然深陷资金链断裂的阴霾之中,动不动就要死给你看。

若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全面启动现房销售,至少有90%以上的房企都将归零。

此时,想要解决现房销售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房企的融资问题。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打开和落地了:上市房企再融资、示范民企债券融资、经营性物业贷款、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等一系列融资新政策。

只有房企融资问题彻底改善、越来越多的融资政策落地,才可逐渐增加现房销售的可能。

总之,今年两会中关于房地产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

现房销售落地的可能,起码是确立了以此为努力的方向。

更多样、更高品质的商品房供应。

曾经的市场“刚需为王”,毕竟太多人的居住问题都没妥善解决,为此,也出了不少相关的政策。

比如著名的7090政策,规定90㎡以下的户型70%以上,为此增加小户型供应。

这就导致市场上出现很多奇葩的反人类户型,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双拼房”,一套房子有两个产证。

此外,禁墅令规定,住宅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0,让别墅一度成为市场的稀缺品。

近年来,市场更偏爱大户型,是因为大家的经济能力提高,在进行向上置换。那么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意味着要将过去的老一套(7090政策、禁墅令等)淘汰掉。

7090政策早已经默默地淡出历史舞台,反而其遗留问题很扎眼,市场上的“双拼房”多占了一张房票,流动性几乎为零。

22年3月,西安印发《关于处理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的具体措施》,规定了“一房两证”合并办理问题; 22年年底,广州发布通知,允许“7090”政策期间的商品房可依法申请产权合并; 23年7月,深圳住建局白名单内的“双拼房”可以办理“双证合一”; 24年1月,东莞正式启动“双证合一”;

这就是未来的大趋势,“双拼房”在市场中占比不算低,务必要解决。

根据统计,2018年深圳“双拼房”市场存量9万多套,涉及120多个小区;杭州有超过30个楼盘存在“双拼房”,涉及5万多套房源。

“双证合一”后既可以加速二手房的流通,减少库存,在限购城市还能为购置腾出房票,释放购买力,一举两得。

7090政策退出及遗留问题的解决,等于增加了改善产品的供应,那么禁墅令的解除,则直接丰富了改善产品的多样性。

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发文建议取消远郊城区新供应宅地容积率不低于1.0的限制,很快就有城市响应。

23年11月,济南明府城内有两宗容积率分别为0.87和0.75的宅地出让; 同年12月,重庆铜梁推出容积率为0.8的宅地,限制高度不大于24m; 24年,杭州余杭推出容积率0.8的宅地,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16m,可设置联排;同期,富阳东洲出现了两种容积率0.7的宅地。

远郊禁墅令的解除,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远郊普通产品很难去化,不如给产品“赋能”,化高层为联排,吸引更多更强的购买力。

自2012年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别墅类用地,别墅已断供十余年;16年再度收紧低密宅地供应后,市场联排类产品越发稀缺。

如今,随着超低密地块的出现,以后大家又能买到联排产品。照这个趋势下去买别墅也未必没有希望。

也就是,改善又可以买联排、别墅了,不用在二手房里淘淘淘。

从住宅产品而言,各地也出现了相关要求:

苏州规定住宅层高不小于3m,设置两个卫生间,其中一个卫生间应能设置浴缸;

杭州规定,新造商品房层高不小于3m,架空层不小于4m,部分地区对住宅外立面也有要求,不得采用涂料和面砖材料;

今年3月5日,江苏省住建厅发布文件,要求新建改善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应大于60m,层高不应小雨3.1m。此外,在建筑面宽、结构设计等多方面都做了详细要求。

以后的房子,品质更会好!

24年伊始,

我相信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是对购房者来说,最好的消息!

透过这则消息,我们可以知道:

未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买到现房,不用在还贷的日子里提心吊胆。

未来,我们有更多更丰富的改善房源可以买,不用挑来选去,末了还是凑合着上车。

未来,我们有更好的房子可以买,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还是那句话,关注大碗或许不能让你搞个暴击、赚波大钱,毕竟我们就是个搞公号的,又不是搞传销的。

但关注大碗,却能帮你避开人生道路上的一些暗坑。

大家都是普通人,你能不掉坑就已经胜了80%以上的人了。

大碗还有个粉丝群,里面时不时就有一些倒霉蛋分享自己曾踩中的坑。

不妨进来看看,别人吃一堑你却长一智,稳赚不赔!

置业逻辑:

环京:|||

武汉:城市分析

长三角:

大湾区:

沈阳:||

大连:||

其他城市: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