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集体破防了?
先是福特四成经销商退出电动车销售,接着苹果宣布放弃造车专心搞AI。
现在连奔驰也宣布放弃2030全电动车计划,继续研发内燃机。
而在此之前,欧盟也宣布取消禁止燃油车的计划,把内燃机解禁了。
可面对西方车企这一系列操作,有人却说“早就说新能源不行了吧”。
还有人说,“千万不要再买新能源车了,大品牌都不搞电车了”。
甚至还有一大堆人替雷军着急,担心起即将上市的小米汽车来。
所以呢?西方不玩的我们就不能继续玩?西方放弃的我们也不能坚持?
要我说,某些人别跪的太久,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为什么西方不玩电动车了?不玩是他们不想吗?
还是真的像某些人说的,新能源不行了?
恰恰相反。
与其说是国产新能源不行了,倒不如说是西方车企被国产新能源卷的没地方了,他们不行了。
因为就在这些外企动作之前,国产电车刚刚经历了集体降价,有的品牌车型甚至杀入8万大关。
7.98w就能买一辆能坐得下一家五口还不拥挤的汽车,这放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如今,是国产电车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中国人就是这样,能把一切都去智商税化。
高贵的鱼子酱被浙江衢州打成白菜价,高贵的鹅肝被安徽六安霍邱县打成白菜价。
如今,高贵的进口汽车也被国产电车打成了白菜价。
再打下去,还不把他们高贵的老家都抄底了?
所以,他们能不“掀桌子”吗?
当然,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唱衰国产电车了。
当初中国刚开始做电车的时候也是一片不看好,甚至比起国产电车,很多人更看好日本的氢能源车。
可结果呢?
中国坚定的走电车这条路,不仅把自己走成了世界最强,还把日本的氢能源车逼上绝路。
单去年,我国新能源车就卖了595.2万辆,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向国外出口了99.5万辆,比上一年同期暴增99.1%。
而2023年,比亚迪的销量更是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所以,他们能不集体破防吗?
要怪就怪我国的新能源车太争气。
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车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但从第1000万到第2000万辆却只用了17个月?
为什么小米这个“起晚了”的才官宣造车不到三年,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体系?
就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越来越完善了,降低了造车门槛。
而如今,中国不仅有成熟的供应链,还有最成熟的技术人才,最领先的理念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但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好新能源汽车。
所以,不管是奔驰还是苹果,想要吃新能源这碗饭,那就必须来中国学习。
可做惯了“爹”的他们哪那么容易向别人低头?更何况还是他们曾经看不起的中国?
于是,上不了桌就掀桌子,玩不起就耍赖不玩了。
可说好的热爱环保呢?说好的节能减排拯救地球呢?
为什么欧美国家几乎都已经退出了“巴黎协议”,放弃了碳排放的限制?
为什么奔驰重拾内燃机,为什么苹果不造车了?
就是因为它们造电车也想沿用原来的行业地位,想一上来就是说了算的那个。
怎么可能呢?
一看“爹”当不了,“桌”上不了,可不快砌墙壁垒吗?
说白了,他们就是发现新能源产业链自己说了不算,打算另起炉灶。
就这,还有人用什么“新能源已经是个极度饱和的市场了,所以最顶级的不想玩”的说法替它们辩解。
贱不贱啊?
当然,如果你非不承认自己优秀而要站西方站小日子,那就问氢能源汽车放地下车库,这样的房子你敢不敢住?
日本的氢能源车确实也能排个第一: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有一点你是反驳不了的,那就是电车绝不会昙花一现。
因为电车市场在中国。
而中国市场决定了,什么东西可以永久绽放。
就和过去他们打压我们的芯片一样,如今这些骚操作也都是明牌,是直拳,是赤裸裸的围剿。
他们围剿不动芯片了,就来围剿电车。他们也必须围剿,因为再不围剿他们就全死了。
不过不用想都知道,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在中国勇敢拥抱未来的时候,这些西方国家组团拒绝面对未来。
他们组团又再次大搞内燃机,想让世界倒退50年。
为什么?
毕竟内燃机时代,他们可以开着钢铁巨兽收割全世界。
而现在不管他们想不想承认,他们的“钢铁巨兽”都只能被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按在地上摩擦。
这不叫弯道超车,当如今的中国人决定走某一条路时,哪怕是弯路,也会被中国人走成直道。
而从现在起,他们要习惯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不止是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