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前言:临近3·15,不少用户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正在被媒体逐一关注到,2022年我们的“你好”系列内容反响强烈,解决了不少用户的用车痛点,2024年我们将会继续为用户发言,守住汽车行业净土,我们一直在行动。

某些时候,越想要强调什么、炫耀什么,就代表越缺少什么。若是不惜玩弄“文字游戏”来强调,那就更说明了在意和缺失。

前不久,广汽丰田疑似销量造假。有知名媒体公开对广汽丰田2024年1月份公布的销量数据提出质疑,称广汽丰田官方公布2024年1月份月销量有71875台,同比增长17.6%;可实际上2023年1月份广汽丰田公布的月销量为75500台,因此2024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不是同比增长,应该是同比下滑4.8%。

按照广汽丰田的定位、地位与影响力,销量造假若是被坐实,将会是一桩实打实的丑闻。令人感到庆幸的是,广汽丰田并未销量造假,今年1月份与去年1月份的销量数据只不过统计方式不一致,一个是零售销量,一个是批发销量。

没有发生丑闻,但这件事却让广汽丰田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零售销量和批发销量都足够“漂亮”,还用得着在零售销量和批发销量之间玩弄“文字游戏”吗?

并且,根据广汽丰田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的销量数据,去年除了1月份,品牌在3月份、5月份和6月份同样采用批发销量予以公布,其余时候则采用零售销量。

尽管广汽丰田为了让销量好看多次在零售销量和批发销量之间来回切换,也无法掩盖品牌去年零售销量90.1万台、同比下跌5.47%的事实。

粉饰太平从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真正的一地鸡毛该怎么“打扫”?由谁“打扫”?

老本越吃越少,新品原地“扑倒”

2022年,广汽丰田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台。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且值得欢欣鼓舞的事实。

可遗憾的是,广汽丰田未能像许多自主品牌和新势力那样巅峰之后再造巅峰,反而走起了合资品牌们的老路,短暂地加入百万阵营,然后火速退出。

数据显示,广汽丰田2023年全年零售销量有901025台,排在合资第三、行业第六。关键词,“零售销量”。

一旦销量比拼来到了“真刀真枪”的阶段,少了“文字游戏”加持的广汽丰田,瞬间被打回原形。值得注意的是,盖世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的年销量排行榜上,排在广汽丰田之前的有比亚迪,终端总销量突破230万台,且新能源占比高达99.99%;一汽大众,终端总销量突破180万台,新能源占比5.05%;长安汽车,终端总销量突破120万台,新能源占比17.33%;吉利汽车,总销量同样突破120万台,新能源占比达到了24.98%;以及终端总销量突破118万台的上汽大众,新能源占比达到了10.69%。

从这份榜单我们可以提取到两项关键信息:

首先,广汽丰田的销量“不够看”。

除了断崖式领先的比亚迪和紧随其后的一汽大众,包括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在内的四家车企,销量“咬”得非常紧,且都突破了百万。

而从广汽丰田开始,断崖式差距再次产生,终端总销量直接从一汽大众的超118万台跌到了广汽丰田的90万台出头。

如果以年销百万为分界线,前五名是毫无疑问的头部中的头部,有自主,也有合资;从广汽丰田开始,等级划分便降了一阶。有的合资仍然在金字塔顶,而广汽丰田已经来到了半山腰。

这样的局面,是“文字游戏”能粉饰的吗?这样的排位,是广汽丰田甘之如饴的吗?

其次,广汽丰田的新能源车占比,为榜单中的最低。

上榜的自主品牌,新能源占比最低的也超过了15%。而合资阵营中,有的能突破10%,这显然是极为难得的。哪怕是一汽丰田,新能源车占比也有4.19%。

而广汽丰田,新能源占比竟然仅有0.72%。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作用不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时至今日,广汽丰田仍然还在吃老本,靠燃油车撑销量。

依赖必须有,但过度依赖,则是另一回事了。

就以今年1月份的销量结构为例,广汽丰田表现最好的是月销破1.8万台的(丨),其次是月销突破1.6万台的,继而是将近1.3万台的。可以说,三者的销量都不差,但远远比不上广汽丰田昔日的辉煌。

昔日为广汽丰田贡献不少销量的、,则在新能源竞品的冲击下退居二线。广汽丰田可以吃的“老本儿”,越来越少了。当务之急,是必须像自主品牌和一些有成功经验的合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从而找到新的增长点。

关于这一点,广汽丰田不是没有做过尝试。经典产品推出双擎版,同时推出铂智4X切入当下十分火爆的中型SUV市场。

新品推了不少,却无一例外的扑街了。今年1月份,铂智4X只卖出了128台,bZ4X则更惨,84台。

老将有心无力,新手真不争气。

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在信息渠道愈发多样、信息愈发公开透明的当下,玩弄“文字游戏”根本无法感动任何消费者。

与其说广汽丰田在零售销量和批发销量之间择优选择是为了让销量数据好看,倒不如说,是自己继续对问题视而不见的借口。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虽治标不治本,但勉强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有的合资品牌直接购买平台改造,有的合资品牌痛定思痛举起降价的“砍刀”。可以讽刺这些做法有失身份,可销量总算提上去了,喘息之机也争取到了。

最忌讳的是,头疼医脚。

面对陷入困境、提升无力的销量,广汽丰田既没有足够的决心和魄力去对新能源产品进行真正有杀伤力的降价,也没有丰田本部足够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去开发出一款彻头彻尾颠覆现有市场的产品。

同样致命的是,“经典产品+双擎混动”这一本该是王炸的组合,因为广汽丰田迟缓的步伐,损失了先机、损失了应有的竞争力。

打个比方来说,广汽丰田的计时单位是年,而自主和新势力的计时单位是天。再好的技术,再有影响力的产品,也经不起拖。

万般无奈左右碰壁之后,广汽丰田的选择不是模仿学习超越,而是玩弄“文字游戏”。头疼医脚,结果可能是头更痛、脚也医坏了。

造车和经营品牌不是酿酒,不会因为时间越久,香味就越醇厚。

广汽丰田销量困境的根源需要从思维层面、战略层面予以精准破解,需要从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层面寻找新的销量突破口。

而在销量数据上大费周章做文章的广汽丰田,显而易见存在思维和方式上的问题,存在眼界和态度层面的问题。

这形成一个闭环,一个广汽丰田难以真正突破困境的逻辑闭环。

毕竟,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