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西安一名死刑犯即将被执行死刑,就在这时,执行人员突然收到了北京最高人民法院打来的电话:要求暂缓行刑。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刀下留人。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002年的一天,一位名叫朱占平的律师拿着一个公文包,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北京最高人民法院。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救一个人。这个人叫董伟,因为故意杀人罪,即将被执行死刑。
原来朱占平在最后阅卷时,发现这个案件里另有隐情,于是他马上向当地的法院提出了上诉。可法官却驳回了上诉,维持了原判。他只好千里迢迢地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抗诉。
可没想到了门口,他却遭到了站岗武警的阻拦。武警表示:在非公开审理案件期间,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法院。
朱占平着急的表示:“同志,麻烦你通融一下,我有很重要的文件需要呈报给法官,这是人民关天的事”!武警听后感到很为难,可规章制度就是这样,他们也无能为力。
他着急地站在法院门口,来回地踱步,并拨打着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办公电话。
电话打了一通又一通,但都没人接听。原来,恰巧今天是法院内部进行改造,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来上班。
这时朱占平接到了董伟父亲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悲痛地表示:“朱律师,不好了,小伟明天就要执行枪决了”。
朱占平一听,心理咯噔了一下,脸上闪过了一丝焦虑,但多年地职业素养使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坚定地对董伟的父亲表示:“不到最后一刻,我都绝不会放弃”。
电话挂断后,朱占平继续拨打着法院的电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位女法官接通了电话。她在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就来到法院的门口和朱占平碰了头。朱占平立马打开了公文包,并拿出了董伟的案件资料,他将上面所有存疑的地方都标注了出来,并一一地对法官作出了解释。
女法官仔细地浏览了一下文件,然后告诉朱占平:“这起案件,我们受理了,请你明天上午到法院来,叙述一下这起案件的具体情况”。
虽然事情紧急,但眼下除了等待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朱占平在法院的附近找了个宾馆住了下来。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着,他努力地回忆着案件的各种细节。
就在不久之前,董伟的父亲找到了朱占平,并请求他为董伟做无罪辩护。
法院的案宗显示:董伟2001年5月1日,在延安电影院的门口,与一个叫做宋阳的人起了冲突。两人先是对骂,然后爆发了肢体冲突,在打斗中,董伟捡起了地上地一块砖头,对着宋阳的头部进行了连续地拍打,导致其重伤。
事后董伟逃离了现场,而宋阳在被送到医院的7天后不治身亡。董伟随后被警方逮捕。后被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在看完了法院的卷宗后,朱占平觉得法官的判决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接下来,董伟父亲的一番话却让他改变了看法:
原来案发当天,董伟是带着女友以及女友的同事,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到了地方后,他让二人先进去,自己去买票。
在他买完票准备进场时,宋阳却拦住了他。然后不怀好意的表示:“兄弟,混得不错啊,出来看电影还有两个美女陪着,分我一个吧,我看那个高个子美女就很不错”。
听到这话后,董伟立马就攥紧了拳头,并恶狠狠地瞪着宋阳。因为那个高个子女生正是他的女友。为了不搅合女友的兴致,董伟并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撂下了一句:“让你自己家的女人陪你吧”。
随后就走进了电影院。这句话让宋阳感受到了侮辱。于是他就叫来了两个兄弟,在电影院门口等着,准备给董伟一点教训。电影散场后,董伟出了电影院,随即宋阳便抽出了裤腰带,二话不说地就冲上前去用力地抽打着董伟。
而此时的董伟并没有还手,而是在不停地左右闪躲着。见此情形,宋阳一边抽打着董伟,一边招呼着两个兄弟上前围堵。
董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再加上女友也在一旁看着,于是他便开始了反击。很快4个人就扭打在了一起,由于对方人多势众,董伟基本上都在被动挨打。
路边的行人在见到这一幕后,纷纷地走上前来围观,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上来制止。
片刻之后,几人扭打到了旁边的灯具门市部,这时让人揪心的一幕发生了:
四人在扭打到灯具门市部后,宋阳揪住了董伟的头发,把他的头不停地往下拽,嘴里叫嚣着:“你今天要当着众人面给我跪下道歉,这事才算完”。而董伟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他尝试着挣脱,但没有挣脱开。在慌乱中,他捡起了在地上旁边的砖头对着宋阳砸了两下。而砖头恰巧就砸中了宋阳的头部。
顿时宋阳的头部就血流如注,而围观的人群,则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宋阳踉跄着走了几步,就倒在了地上。董伟回过神后,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于是他连忙穿过了人群,迅速地逃离了现场。
事后,宋阳被送往了医院抢救。7天后因为伤重不治而不幸身亡。董伟则在逃亡的途中被警方逮捕。
如果董伟父亲说的都是属实的话,那董伟的行为,顶多算是个防卫过当,或者是过失杀人。于是朱占平便接下了案子。
为了翻案,朱占平首先找到了监狱中的董伟,向他了解着情况。而董伟描述的事情经过,也跟他父亲所说的基本一致。如果他们没说谎的话,那就是法院的判决依据有问题。
随后朱占平搜集了大量关于此案的资料,对法院的审判书也进行了仔细地梳理,很快,他就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判决书上说,宋阳和董伟在电影院门口起了冲突,然后扭打到了灯具门市部,却没有提到是宋阳先挑起的事端,先动的手。
第二,董伟明明是遭到了三个人的围殴,在场的很多目击者都能证明这一点,可判决书上却没有提及宋阳的两个朋友。
第三,证人的证词存疑,法院的判决依据,是来源于一个姓靳的摩托车司机口供,他目睹了董伟和宋阳发生冲突的整个过程。
靳某的口供中有这样一句话:董伟拿着砖头,对宋阳的头部不停地击打。正是这句话让法院认为:董伟有杀人的主观意识。
可董伟却对朱占平说:他当时是低着头胡乱挥舞砖头的,是不小心砸到了宋阳的头部的,而且总共只砸了两下。砸了两下和不停地击打是有本质区别的。随后朱占平找到了宋阳的尸体进行查看,发现他的头部只有两个伤口。
那靳某的口供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占平决定找这个司机详细的问一问,可由于摩托车司机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他居无定,神龙见首不见尾。朱占平只能强忍着寒风,在雪地里默默地寻找。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找了好几天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司机。随后朱占平问及,在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靳某的回答却让他一头雾水。
他一会表示:董伟当时遭到了宋阳三个人的围殴,一个人抱着他的腰,一个人揪着他的头发,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捡起地上的砖头进行了反击。
一会又表示:宋阳被董伟一顿暴打,满头是血的蹲在地上求饶着,可董伟不依不饶地跑到了附近的巷子里找来了一块砖头,不停地击打着宋阳的头部。
这两种说法,一个把董伟描述成“被害者”,一个把董伟描述成“受害者”,可谓前后矛盾。
除此之外,靳某还表示有一个姓高的人,也曾目睹了整件事情的全过程。可是根据其他目击者表示:高某是在董伟逃跑之后才来到的现场。靳某的说法完全是含糊其辞,自相矛盾。是不能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的。
朱占平随后将以上三个疑点写入了上诉材料中,并上交到了法院。
在庭审时,朱占平据理力争,认为法院太过于主观臆断,仅认为整起案件是两人起了冲突,一个人杀死了另外一个人,却忽略了是谁先惹起的祸端。而在争斗过程中,又是谁在打斗中处于下风,这些法院也并没有认真地考虑。
另外,朱占平认为法院并没有认真地询问其他目击者,也没有仔细地查看宋阳的伤口,仅凭靳某的证词就认定:董伟在宋阳失去抵抗力的情况下,还找来砖头连续施暴。
而宋阳作为挑事者,并且当时还有两个帮手在他的身边,是很难出现满脸是血蹲在地上的情景的。而且在灯具门市部门口的地上就有砖头,董伟根本没必要再跑到巷子里去找砖头。
虽然朱占平的说法合情合理,可法院却认为他缺乏证据,因此驳回了董伟的上诉,维持死刑的判决。
董伟一家人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可朱占平及时的安慰了他们,他表示:就算结果如此,我也要尽我所能,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回去以后,朱占平又写了一份详细的资料,来到了北京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抗诉,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在宾馆煎熬了几个小时后,天终于亮了,朱占平火急火燎地就来到了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门口,准备着要堵那位昨天接他文件的女法官。
可朱占平没想到的是,法官进出法院都是坐的专车,他根本就无法堵到那位女法官。于是朱占平想要进去找她,可依然被站岗的武警给拦截了下来。没有办法之下,他只好再次给法院里面打起了电话。可无论他如何拨打法院的电话,一直都没有人接听。
这时董伟的表哥打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里声泪俱下地表示:“朱律师,完了,全都完了,小伟已经被戴上头套押上警车了,一切都来不及了,行刑时间就定在上午10点半”。
朱占平一听,脸上也瞬间多了几分焦急,但他还是坚定地回应道:“只要枪还没响,我就绝不会放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马上就要到10点了,可却还没见到那个女法官的身影。这时朱占平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跟站岗的武警表示,自己要进法院去买一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武警一听,便给了朱占平一个台阶,让他进入了法院。
他拿出生平最快的速度,往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办公楼拼命地奔跑。此时最高法院执行庭副庭长李武清就在办公室里。随后朱占平敲开了办公室的大门,并且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他将带来的资料一股脑的放在了李武清的面前,并用笔一一地画出了董伟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董伟此时已经被押往了刑场,而董伟的家人也被交代了善后的事宜。行刑人员也把子弹上了膛,静静地等着十点半的到来。
李武清花了10分钟的时间查看了朱占平所带来的资料,然后他立马打电话给庭长,请求暂缓对董伟执行死刑。
他的请求也得到了庭长的批准,随后李武清立马给陕西法院打去了电话。此时的朱占平焦急地盯着手腕上的手表,距离董伟被执行死刑只剩下不到半个小时了。
十点十五分,董伟的表哥再次给朱占平打来电话,他表示:董伟已经被带到了行刑区域了。好在朱占平的努力没有白费。
陕西高院在得知情况后,立马通知了地方法院,而地方法院再将电话打去了刑场,要求执行人员暂缓行刑。此时的时间已经来到了十点二十四分,距离行刑时间仅仅只剩下六分钟不到。
随后董伟被摘下了头套,重新押上了警车,送回了监狱。他也成为了建国以来,为数不多的押到刑场后还能生还的死刑犯。
得知这一情况后,朱占平瞬间松了一口大气。眼眶里也有些湿润,在缓过神后,他轻轻地握住了李武清的手,并连连道谢。
而李武清则表示:“审核和处理冤假错案,本来就是我们的责任,我应该感谢你千里迢迢地来到北京,又历经周折地把资料送到了我面前,你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律师”。
经过这件事后,朱占平的名声大噪,很多家媒体都对他进行了报道。网络上也针对董伟一案展开了大范围的探讨,对于大众的称赞,朱占平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因为董伟只是被暂缓行刑,而不是翻案。
北京法院随后指示陕西法院,要严肃对待董伟案中那些不合理的地方,确保案件判决得公平公正。
朱占平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整理好资料,准备再一次上诉,可让他意外的是,陕西法院竟然再次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董伟的上诉。并在2002年9月3日核准了董伟的死刑。
两天后,董伟被再次押入了刑场。这一次没有奇迹发生,董伟27岁的生命随着一声枪响结束了。
事后朱占平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于这样的结果他很失望,本来他以为最差也能帮董伟改判为死缓的。不过他表示,也理解法院最终的判决。
董伟的案子在司法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的探讨后,决定收回了地方法院的死刑核准权。以后各地执行死刑前,都必须经过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他的死,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司法界的进步与完善。
对此,各位易友们,你们怎么有什么看法?
故事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