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脉扮演着心脏供血系统中的关键角色,它们负责将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输送至心肌组织。冠脉狭窄是指冠脉内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径变窄,从而妨碍了正常的血流。这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狭窄甚至可能触发危险性事件,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李先生在2018年因为胸痛去医院检查,被确诊患有冠心病。当时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他的左前降支中段(LAD-M)(一根主要的冠状动脉)存在一个约60%的局限性狭窄。
根据他的病情,医生为他开了一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瑞舒伐他汀等。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有助于防止血小板凝聚和减轻血管收缩,从而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而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积聚。
除了服药外,李先生还非常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定期复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自己的胸痛明显减轻了,心电图也没有异常。
三年后,他再次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惊讶地发现LAD-M的狭窄已经完全消失了!他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什么是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一种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来观察心脏的冠状动脉的状况的方法。
冠状动脉是负责给心肌输送血液和氧气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冠脉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评估患者的预后和风险。
冠脉造影的原理是通过特制的导管将一种含碘的造影剂注入到冠状动脉中,使其在X射线下可见。然后,利用血管造影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一系列的图像(称为血管造影图),显示出冠状动脉的走行、分支、直径、长度等信息,以及有无斑块、狭窄、闭塞等异常。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冠脉造影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过敏反应、心律失常、心肌损伤、肾功能损害等。
二、冠脉狭窄是怎么形成的?
冠脉狭窄的主要成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动脉内膜中沉积物质,特别是脂质、胆固醇、钙和纤维素。这些沉积物最初以斑块的形式出现,通常位于冠状动脉内壁的内膜层。这些斑块逐渐增大并积累,导致动脉壁增厚。
这些斑块是由脂质和胆固醇的积聚、纤维素和钙的沉积以及炎症反应所构成的。这些斑块逐渐在动脉壁上形成坚硬的斑点,最终演变成狭窄。斑块内的胆固醇和脂质会逐渐积聚,形成被称为斑块斑点的核心。
随着斑块的积累,动脉腔的直径逐渐减小,从而减少了心脏肌肉(心肌)所需的氧气和养分供应。如果狭窄变得严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最终引发心绞痛(胸痛)或心肌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能具有不稳定性,即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可能破裂或溃疡,释放内部的脂质和细胞,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或形成血栓。这可能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如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受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包括高胆固醇水平、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终导致了冠状动脉狭窄。
需要注意的是,冠脉狭窄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