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支援以色列,美国真的做到了在全球搜肠刮肚。
“福特”号在10月12日的时候抵达东地中海,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伊朗和黎巴嫩的真主党卷进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
“艾森豪威尔号”的动身也在储备阶段,正当揣测美国是否会出动双航母的时候,11月3日的双航母演练已经告知答案。
可耀武扬威不过20多天,“艾森豪威尔号”竟然就跑路了。
它为什么要跑?这在巴以冲突之下,又意味着什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加码军援
在美以面前,乌克兰在美国心中的地位,是需要往后退一退的。
以色列是二战结束之后,接受美国军事援助最多的国家,巴以冲突一爆发,对乌克兰的援助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而对以,美国喊着的是让军事行动停止,行动上,却是不遗余力的去支持以色列。
拜登政府计划向以色列提供3.2亿美元的精确制导弹药,美国民众爬上“奥兰多角”货轮,也没能阻止装满军火的它离港。
除此之外,美国还决定向以色列提供高达100台发射装置和至少14000枚拦截导弹,二者之结合可构成“铁穹”系统,它可是一号狠厉的存在。
一旦“铁穹“系统的雷达检测到哈马斯发射的火箭弹,电脑就会迅速计算出落点,若是空地,就不会下达拦截的指令,省下一枚拦截导弹,可若是将或降落的地区是人口秘籍的区域,系统就会第一时间计算出最佳的拦截地点。
军事上的援助之外,美国对以色列的帮衬,还有情报上的共享。
希腊克里特岛被美国部署了一架RC-135型号的侦察机,巴以冲突爆发在10月,RC-135也正是从10月中旬开始,频频在以色列和加沙海岸线的附近飞机。
这架飞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可以监听200多名人质的电话和其他电子通信,整合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帮助美国和以色列确定人质的位置,毕竟哈马斯武装“停火休息”的条件,就是释放人质。
双航母之外,美国为以色列所用的,还有一艘“俄亥俄”级别的巡航导弹,公开的信息,是其正在通过苏伊士运河。
这个动向让人很觉奇怪,因为五角大楼和美国海军很少公开潜艇的动向,它之重要,就在“潜”,如此堂而皇之,实际美国是在敲山震虎,回击伊朗极其控制的武装组织。
因为这“俄亥俄”级别的巡航导弹,最多可携带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足有154枚,若是想执行秘密任务,还可搭载数十名的“海豹”特战队员。
美国的增兵,让中东的局势越发动荡,它之支援的,是以色列,而伊朗坚定支持的是巴勒斯坦,一个是世界上自诩的“霸主”,一个是中东“四大霸王”之一,在这场胶着的巴以冲突中,美国和伊朗的你来我往也很是精彩,将赛点推上新热度的,就是逃跑的“艾森豪威尔”号!
它到底为什么要逃?
三板斧
这第一步,自然就是军力威慑。
“艾森豪威尔”号10月28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11月4日就通过了苏伊士运河,到了11月26日的时候,就已经驶入了波斯湾。
“外来者”已经这么嚣张,伊朗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无人机直接飞过美航母打击群的头顶,警告美军,让美军武装的直升机降落。
美国照做了,或者说,它不能不照做。
大量的伊朗快艇迅速向波斯湾南部及其周边国家的海域移动,而其无人机拍到的视频,非常清晰的显示美国航母、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航行细节。
这并不是美国航母第一次被拍到。
在自己家门口,伊朗自是不会看着身为外来者的美国横行霸道,2019年7月它击落了一架RQ-4“全球鹰”无人机,仅一个月之后,伊朗就公布了进入波斯湾的美航母编队细节。
这第二三步,就是作战了。
但伊朗和美国之间的态度,是紧张而又克制的,美国没有对伊朗的无人机采取武力措施,伊朗也只是对美方舰艇进行监视。
双方并未处于交战状态,可为何伊朗对波斯湾这一地区如此之敏感呢?
其实,敏感的是波斯湾,更是前往波斯湾的唯一可行之路,霍尔米兹海峡。
此处既是海湾各国的进出门口,也是全球石油通道的咽喉,全球每天消耗的原油,有三分之一都是从这里运出的。
世界上没有比霍尔木兹海峡更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影响力可从2019年的遇袭事件窥探一二。
6月13日的阿曼湾,两艘分别装载着石油和甲醇的轮船遭遇袭击,有说武器是鱼雷的,也有说武器是水雷的。
各式各样的说法并未得到证实,看的见的,是美国原油的期货价直接上涨4%,布伦特的原油期货上涨更是达到了4.5%。
这意味着的,是谁能够控制霍尔米兹海峡,就相当于控制了世界上的石油命脉,掌握了国际能源的走向。
不管美国航母打击群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目的是什么,它可以是去停靠休整,也可以是去为下一步的威慑行动做准备,但伊朗,必须提防其在波斯湾生事的任何可能。
因为霍尔木兹海峡并不是一个理想休整的地方,太过狭窄的海路,伊朗的任何反舰武器都可以将之瞄准。
不言其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但从艾森豪威尔号离开一事,就可看出表面的风光之下,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势并不容乐观,福特号算是在帮以色列“看门”,“艾森豪威尔”这一走,对也门和伊朗造成的直接威胁也就削减了大半。
体现出的,是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并不想深陷进中东的战场,军事援助是一回事,航母的出动又是一码,毕竟,美国的今时已经不同于往日。
实力衰退
表面上看,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很真心实意,11艘超级航母,只有3艘处在部署状态,直接派出两艘前往东地中海海域,仅剩的一个“里根”号,正在韩国港口“向中国和朝鲜传递消息”。
风光的背后,其实是美国实力的苍凉,意味着之前动辄就出动多艘航母搞威风的美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它没办法。
造船工业的持续衰退,让美国航母的维护成了大问题,“华盛顿”号2017年就开始维修了,直到2023年5月才离开造船厂,耗时6年才修复好了核反应堆维护和燃料补给的问题。
一环扣着一环,“华盛顿”的延期让“斯坦尼斯”也跟着身不由己,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开始重新服役。
一面是野心勃勃但实力逐渐落后的美国,一边是实力不容小觑的伊朗,二者搅和进巴以冲突,这才是让结局扑朔迷离的一大重要组成。
伊朗引进了俄罗斯制造的苏-35、米-28和雅克-130战机,直接填补实力的巨大短板,而在巴以冲突真正开局之后,美国也曾多次指责袭击美军基地的民兵组织,大多都是由伊朗支持的。
虽然伊朗方面并未正面回应过此事,急不可耐的美国官员却是多次警告伊朗,如果不对民兵组织加以约束,美国将会进行反击。
11月26日的时候,汤姆·科顿还在叫嚣着要对伊朗采取“大规模报复”,以结束对美国资产的攻击。
可花了大钱的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真实情况却是“走钢丝”,容不得半点的闪失,若它想与伊朗起武装冲突,能走的两条路无非只有两个-海空战或地面入侵。
仔细分析之下,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伊朗拥有射程600英里的巡航导弹,防空系统和防空导弹也有,若是美国真对伊朗的个别领土攻击,便宜讨不到就算了,还极有可能会给美国昂贵的飞机和弹道导弹防御体系造成损失。
2019年美伊紧张关系升级之后,五角大楼的官员就曾做过预测,若是想要摧毁伊朗设施,中东各地需要的部队部署至少要有12万人。
若是想走海空策应地面的道路,美国至少要准备160万的美军,要付出的人力和物力都是巨大的。
美国不可能轻易战胜伊朗,反推到巴以冲突之上,“艾森豪威尔”的老老实实,其实也可套用在美伊两个国家的身上。
以暴制暴,暴力就不会停止,美国担心自己没有表示,会让伊朗评出内心的无能为力,从而加大对哈马斯的支持力度,继而让以色列落入下风,让自己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可美国若是表示的太多,也很有可能加大中东局势的变化,从而失去控制。
哪一种都不是美国想要的,既然如此,美国倒不如收起自己无妄的野心,实力不够,就别把手伸太长,巴以冲突,若是没有其军援,和谈的概率才会大一些。
既要又要,既怕又怕,等着美国的,大抵只会是让它最不能承受的一个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