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细数我国著名的大都市,就不得不说说有“魔都”之称的大上海了。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科技、交通、旅游等中心,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四个直辖市之一。

对于这样一座冠以如此多名头的现代化商业大都市,其繁华喧闹的景象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里有游客川流不息的“东方明珠”;有孩子们的欢乐天堂“上海迪士尼乐园”;还有车水马龙的“南浦大桥”等等。

每一条大街小巷几乎都是被繁华喧闹所笼罩着,唯独它——一条总长不足1000米的街道,却与世隔绝一般的非常幽静。这条街上不仅行人和车辆极少,还有武警全天值守,并且禁止路人拍照。

那么,这是一条什么街道?它有何神秘之处?这条街上又住着什么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大上海这条与众不同的街道的神秘面纱。

一、美丽幽静的街道

这条神秘的街道就是上海徐汇区康平路,它最初是许家宅、袁家宅、周家宅的村宅。1930年,随着上海法租界内的华人以及侨民人数急剧增长,住房和交通等民生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此,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便修筑了这条康平路。

康平路本来是叫麦尼尼路,是以一位法国侨民的名字来命名的。后来,汪精卫执政上海法租界时将其改名为康平路,并一直沿用下来。

这是一条宽度在15-16米之间、长度不足1000米的柏油马路。走在这条柏油路上,你会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步行街一样,只能偶尔看到一辆车急驰而过;又感觉好像走进了一条深山的小路,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行人。

这条街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行人如织,没有喧嚣繁华,但它却有别具一格的迷人风采。当你行走于此,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马路两侧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树,它们英姿飒爽矗立的模样好似一个个威武的站岗士兵,让人非常有安全感。

其次,透过梧桐树树干的缝隙,依稀可见马路两旁座落着的一处又一处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不仅时间久远,其建筑形式和设计风格也各不相同。

有20世纪初中式高门大院的官邸,以及平民百姓的房屋;有40年代西式风格的花园洋房;还有少量80年代的现代派高楼、别墅。

由于外观迥异,所以它们并非像一般的建筑物那样排列整齐,而是或错落有致或零星地散落在马路两边。

当你放眼远看时,它们就如同一个又一个羞涩的美少女,半藏于梧桐树的后面,若隐若现地向路人展示她们迷人的风采。

而当你走近细看时,虽然有些建筑物由于年深月久已经被岁月侵蚀,出现斑斑的损毁。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庄重、威严、奢华的气派。

这样一条既有美丽的梧桐树,又有高贵华丽的中西式建筑的街道,让人行走于此,会情不自禁地想掏出手机来拍照打卡留念。然而,千万不要有此举动,否则你的手机很有可能会被没收。

因为这条街道有些地方是禁止拍照的。不仅禁止拍照,还有武警24小时值守。这是为何呢?

二、武警值守,禁止拍照的街道

康平路自建成起,一直是政府官员、社会各界名流的居所。这些大人物出于对人身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保密工作都做得极好。所以这条路一开始并不被大众所知晓。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知道这条路的人也不太多。后来它被广大的上海市民所知晓,是因为1966年发生的“康平路事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康平路165号成了上海市委办公大厅(简称”康办“)。”康办“是上海最高权力机关,被誉为“上海市的中南海”。

1966年12月28日,”四人帮“成员之一的张春桥为了谋权,残暴地制造了”康平路事件“。造反派在他的指示下,在”康办“制造了一场大规模武装流血事件。十多万的造反队伍与两万多的上海赤卫队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导致91人受重伤就医。

此次事件是文化大浩劫期间发生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第一次超大规模武斗事件。该事件发生后,上海赤卫队组织因受到重创而瓦解。与此同时,上海的经济,社会秩序以及市民的生活都陷于混乱之中,上海的民众苦不堪言。

发生了这样重大而又惨烈的事件后,康平路才被世人所知晓,“康办”是康平路的精髓所在,尽管“康办”遭此一劫,但是办公厅却一直屹立于康平路165号。

“康办”是上海的政治以及权力的核心。政府官员们在此商讨和决策市民们的民生大计。一旦有新的政策出台,将直接影响着全上海市民的衣食住行和幸福安康。

数十年来,上海其他的街巷都在改造建设,唯独康平路依旧如故。它一直都是那么地幽静、庄严、肃穆。不管周边的街巷有如何的喧闹繁华,它依然一枝独秀般地展示自己神秘的魅力与风采。

柏油马路既没有进行拓宽,也没有加长;承载着历史印迹的建筑物,哪怕外墙已有损毁也没有进行修缮翻新;“康办”办公厅大门口的站岗武警,也依然常年24小时地轮番值守。因为“康办”是政府机关要地,所以这里是禁止路人随意拍照的。

其实不要说“康办”这样的政治要地禁止拍照了,日常生活中也还有很多的公共场合也是不允许拍照的,比如说军事禁区、海关机场等,甚至还有些特殊的旅游景点也是禁止拍照的。所以出入有些公共场所要注意留意一下拍摄条款。

那么,康平路除了165号的”康办“以外,其他的别墅洋房里曾经都住着谁?他们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三、在康平路住过的人

在康平路的居住区,要么住着政府高官或退休高干,要么住着高级知识分子或者社会名流,总之能住进这里的人非富即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曾经有哪些富贵之人在康平路居住过。

首先来说说康平路1号住宅,这是一栋建于上个世纪30年的现代派与西班牙式风格相结合的二层花园式住宅。此处就是大实业家、收藏家、爱国人士李祖夔的旧居,也是康平路1号凶杀案的现场。

李祖夔,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做沙船和房地产生意的富商之家。幼年时期,他就跟父亲居住在上海,辛亥革命暴发后,他跟随从叔叔李征五参加革命。

1924年,在北阀战争中,毫不畏惧危险的他,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多次往返于沪、浙、皖的枪林弹雨中为革命军传送机密文件。他在这场战争中立下赫赫功绩,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赞许和嘉奖,还与他一起合影留念。

1925年,北伐战争结束后,李祖夔出任了上海县知事一职(“县知事”在当时是除了租界外最高级别的职位)。

李祖夔除了一位爱国人士,商人以外,还是一位古玩的行家。他最爱收藏文物、字画,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古董收藏家。

当时他收藏的律缂丝和田黄印章,让日本当局眼红,企图劝导他将这些价值连城的藏品献给日本军方。他当然不会同意日军的无理要求,于是予以严词拒绝,因他不顾个人的人身安全也要保护中国的藏品,还遭到日军的迫害。

1947年,他又追随黄炎培参加了民主建国会,他利用自己在商界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创立民建组织以及创立经费做出了很多贡献,成为了黄炎培先生的挚友。

解放前夕,他曾多次与上海地下党上层接触,导致思想上极大的转变。当国民党从上海逃亡吋,他拒绝了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没有去台湾。

国民党心想既然我得不到,那共产党也休想得到。于是1949年12月,国民党派了两名特务以警察的身份潜入李祖夔的住宅。

特务在经过装模作样的的盘问后,便想办法支开宅子里其他人员,然后用沾满了三氯甲烷的棉布,塞住了李祖夔的口鼻,最终李祖夔中毒太深,窒息而亡。这就是当时震惊上海的“康平路1号凶杀案”。

此外,康平路1号还是“甲午同庚千龄会”的地址。“甲午同庚千龄会”是由梅兰芳、吳湖帆、郑午昌三人在1943年发起的民间爱国社团。

社个社团之所以叫“甲午同庚千龄会”,是因为社团的20位成员都是甲午年出生,也就是1894年,并且他们的岁数加起来刚好1000岁。因他们都属马,所以这个社团也叫做“千岁马会”,其中郑午昌年纪最长,被推为“马首”,吴湖帆年纪最小,被谑称“马尾”。

当祖国惨遭日军侵略时,以梅兰芳为首的艺术家为了激励各界爱国人士抗日,冒着被日军迫害的危险,发起了民间爱国社团。

他们3个的倡议立马得到了另外17位与他们同龄的社会各界名流的积极响应、支持与加入。1943年秋天,20位爱国人士相聚在上海的万寿山酒楼,成立了社团。

社团成立后,每年农历正月,20位成员必在万寿山酒楼聚餐相会,而康平路1号就是他们这个社团商讨抗日救国活动的地方。

这个社团的成员在抗日时期,各显神通,以自己的方法全力以赴或支持抗日或帮扶难民。他们的爱国壮举,吸引了众多与他们同龄的爱国人士 的加入,社团也从20人发展到数百人。如今康平路一号成为爱国人士商讨国事的常来之地。

紧接着再说说康平路4弄3号。这是一座法租界内十分罕见的平房式洋房,该洋房是于1940年由上海纺织大佬吴昆生出资建造的,后来他把洋房连同洋房周围的土地一起,出租给了著名园艺家黄岳渊。

黄岳渊将自己的黄氏畜植场(即”黄园“)搬迁至康平路。他在此处培育了很多名贵的庭园花草树木的样本,有柏龙、西洋杜鹃花、中国杜鹃花、山茶花、雪松等。康平路黄园很快受到了上海园艺爱好者的青睐。

1944年,梅兰芳50岁生日来临之际,日军企图借为他祝寿之名,逼迫他登台唱戏。

梅兰芳不想与其纠缠,便来到了黄园住了一段时间。

最后说说康平路71号。这是一座住房和花园面积都超级大、最气派的住宅——荣荣氏大院。荣家三代人: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创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商业传奇。

其中,最传奇的人物当属荣毅仁。1979年他是第首位敢“吃螃蟹”的人,他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股票因此引进了中国,证券业也在中国顺势发展来开。

7年后,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优秀企业家之一。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跃升到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国内企业家,6年后,他再度荣美国加州荣誉公民称号。

他不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在政治上,他也表现得十分出色。他担任过民建时期的中央常委、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常委;1993年— 1998年期间,他还出任了国家副主席。

除了以上述比较有特殊意义的住宅及住宅主人外,还有康平路205号和95号也比较特别。

康平路205号,是一栋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住宅,传说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曾经就居住在这座宅子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老干部局用房。

康平路95号,因为在1980年建造的,所以它与周边老洋房相比,显得就比较极具现代派的风格。它原本是上海体委的宿舍楼,篮球巨星姚明小时候就是住在这里的。

当然康平路上还有其他的花园洋房,也极具特色,在此就不一一作赘述了。如果大家对这条神秘的上海街道还犹意未尽的话,不妨身临其境去此地观摩探究一下哦。

参考资料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网 撒落在康平路上的记忆

上海人大 记得康平路吗

世界观察报 康平路

上海政协 虽无刀光剑影但显英雄本色,提案故事讲述康平路1号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

作者:延津

编辑:莫里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