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今年9月,华为闹出了一场大动静。

华为mate60pro上市,这款手机完完全全是中国制造,芯片国产化、元器件国产化、系统国产化,它意味着自此以后我国电子科技走上了完全国产化的新征程,这对华为、甚至对整个中国而言都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13年前的柳传志万万不会想到,成就今日华为的,正是他当初嗤之以鼻的核心技术研发,也正是他的“英明决策”,才致使联想从辉煌一步步走向败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商业教父”

当年的柳传志在商业界可谓是教父般的存在。

1988年,柳传志来到香港,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的资本除了手里的30万港币,还有脑袋里的知识和创新。在香港,他凭借着自己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3年的研究所得,创建了联想自有品牌微机。

仅仅两年之后,联想自有品牌微机就在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上大获成功,最终得到了国家认可,取得生产许可证,并在国内市场推出。

联想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并生产的电脑品牌。有了成功开局后,柳传志带领着联想品牌一步步走向巅峰。

2005年,联想为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收购了美国纽约的一家信息技术公司IBM,很快,联想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

在随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联想更是承办了奥运会多场比赛的计算机和软件设备服务,这对联想而言是一件里程碑的事件。

自此之后,联想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电脑界的代名词,拥有一台联想电脑是所有电脑爱好者的共同愿望。

柳传志也成为了当时成功企业家的典范,由于他有着极其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超强心态,因此被许多人奉为“商业教父”

各大电视台争先邀请他上节目,无数企业家想要向他取经。马云和任正非与柳传志在同一时间开始创业,但马任二人都还在道路上苦苦挣扎,柳传志早已经成为电子信息行业的翘楚。

然而他能一直把这份风光和荣耀维持下去吗?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柳传志又该如何应对呢?

贸易优先,停止核心技术研发

2000年左右,我国的互联网高速发展,许多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涌现,他们都想要在这个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就在电子信息行业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行业龙头联想却突然对研发变得十分谨慎了起来。不再研发新技术对于一个电子信息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联想公司出现经济困境了吗?还是研发部门遇到了棘手的难题?在2010年的一档访谈节目里,柳传志给出了答案。

在央视举办的一档访谈节目里,一名观众向柳传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是“技术优先”还是“贸易优先”?柳传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甚至直言:“搞核心技术,我坚决不让。”

要知道,柳传志自己就是科研人员出身,联想最初也是靠着不断地研发和创新才一步步达成如今的成就。

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否违背了他最初的本心呢?还是说从一开始,柳传志就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家靠科技盈利的公司,只是想要得到更多的盈利?

如果我们用现在人的角度去回望过去,我们会认为柳传志所做出的决定是十分愚蠢的,因为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已经看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华为、小米凭借着自己的核心技术逐渐做大做强。

但在当时,柳传志面临着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要么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要么依赖国外。

研发核心技术,若是成功,势必会遭到美国的抵制,毕竟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和科技封锁有目共睹,联想能承受得住这个经济强国的打压吗?若是失败,不仅会血本无归,还会让品牌遭受重创,到那时,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依赖国外的技术和制造,就会丧失自主性,始终被他国钳制住我们的咽喉。

当时中国的电子制造行业并不发达,大量核心零部件都要选择从国外进口,例如三星和英特尔。他们之所以同意把这些核心零部件出口到中国,是因为中国的技术不成熟,只能依赖他们,对他们的核心技术也构不成威胁。

美国一直对中国的技术研发虎视眈眈,作为以科技著称的发达国家,美国对中国一直有着十二分的警惕,他知道中国的科技一旦超越自己,就会对自己造成无穷无尽的威胁。

因此,如若中国真的研发出了更加先进的高科技产品,美国一定会重拳出击。华为一再被美国使绊子,孟晚舟被拘押加拿大近1000天,就是最好的例证。

到了如此进退两难的境地,柳传志必须要从中选择一条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柳传志在权衡利弊后,彻底放弃了核心技术的研发。他选择不去触碰美国核心技术的蛋糕,只安心做好销售。

这个决定在现在看来或许不太明智,甚至也会被骂畏畏缩缩、不够勇敢,但这绝对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柳传志当初站在那个分岔口,看不到每一条路的尽头,也完全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危险,因此,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他的选择。

当然,柳传志也必须接受这个选择所带来的代价——失去核心竞争力,逐渐被其他品牌所取代,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

小米和华为进入市场后,联想的地位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毕竟,小米和华为有着比联想更加先进的技术。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同等价位下,消费者必然会选择更加先进的产品。

保持还是改变?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柳传志当年的顾虑已经有了结果,他没有勇气去挑战美国的核心技术,但任正非却有。

虽然在研发核心技术的过程中遭受到了美国的重重阻挠,也经历了千辛万苦,甚至几近夭折,但令人欣慰的是最终华为不仅存活了下来,还在创新和自我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摆脱了美国的科技封锁,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甚至成为了一张中国面向世界的闪亮的名片。

华为已经亲身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可行的,中国品牌可以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高科技,那么联想接下来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上世纪90年代末,柳传志与联想的总工程师倪光南有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辩,柳传志坚持贸易,认为应该发展中国发达的制造业的优势,扩大制造量和销售量

倪光南坚持技术,认为应该从长远利益考虑,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放在芯片技术的研发上。

这场争辩最终柳传志获胜,倪光南辞去了总工程师的职位。然而多年过去,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个智慧的品牌都能意识到核心技术才是立身之本,事实证明,倪光南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柳传志曾表示过自己对当年决定的后悔,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没有倪光南高瞻远瞩的敏锐,也没有任正非迎难而上、不甘认输的决心,这才致使联想从辉煌走向没落,从曾经的电子信息巨头沦为现在几乎没有研发能力的电脑组装公司。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联想也做出了改变,开始了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型之路。

2019年,柳传志退休,这一年,他已经75岁了,柳传志把联想的接力棒交到了杨元庆的手中。这位年轻的CEO能够带领联想重回最初的辉煌吗?他是会坚持“贸易优先”的原则,还是会汲取教训、与时俱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今年4月,联想集团在北京开办了一场集团新财年誓师大会,在这场大会上,CEO杨元庆宣布了新财年的五大目标,其中第二项内容是:在业界率先提出“新IT”前瞻理念,围绕“端-边-云-网-智”五大关键要素设立了研发投入中期翻番的目标。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三年中,联想共增加了8800名研发人员,这意味着联想集团不再故步自封,开始拥抱新技术、新发展,也已经明白了只有核心技术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们有信心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会稳步上升,朝着更加独立更加先进更加高新的方向发展。

纵观联想多年的发展策略,我们可以得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