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历史求知所
文章由历史求知所头条首发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接待。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然而,尼克松的访华行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个月前中美双方进行了一次针锋相对地沟通,这差点导致中美建交计划化为泡影。
1972年1月3日至10日,美国先是派了一个由基辛格的军事助理黑格将军带队的先遣队来中国安排访问事宜,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最后准备,这是一次美国为中美关系推进的最后一次行动。
然而,当美国的黑格将军来华访问时,毛主席却意外地大发雷霆,导致两国建交计划差点泡汤。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访华前的政治交涉
在1971年,基辛格担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秘书时,他就受命秘密访问中国。这次访问是中美两国在冷战期间进行的第一次官方高层接触,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基辛格抵达中国后,周总理热情地迎接了他。随后,周总理在餐桌上与基辛格进行了热情地交谈。
尽管基辛格对中国的印象很好,但他也带着美国的意愿而来,因此在交谈中他努力为美国争取利益。
在谈判中,基辛格多次提及中苏两国之间的矛盾,试图以此让中国在谈判中作出让步。
周总理也听出来基辛格的话外之意,于是,在唇枪舌剑后,周总理以轻描淡写的方式将这个问题一笔带过,明确了中国方面的态度和立场。
基辛格一点便宜都没占到。然而,作为一名外交官,基辛格自然明白周总理的言外之意,因此也没有一直揪住这个问题不放。
随后,两人就越南问题、支持美国种族平等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这次访谈也在友好的交流声中落下帷幕。
随后,尼克松让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再次访问中国,临行之前,尼克松还让他务必要把自己的口信带到。然而,由于双方存在分歧和矛盾,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
黑格抵达中国后,周总理像迎接基辛格一样热情地欢迎了他。然而,黑格在用餐时对菜品却提出异议,但我们还是依旧热情相待。
但是他似乎误将这份热情视为我国的妥协,在随后的谈话中,这位将军在传达尼克松的口信时态度强硬地表示:
美国对中国是否具备生存能力表示关心,因此美国准备帮助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以维护中国独立和生存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来加强美国世界领袖形象,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这段话提及了我国与苏联关系的破裂。言下之意是,一旦苏联进攻,中国将无法阻挡,中国是不得不寻求美国帮助的,而美国则愿意给中国以庇护。
这样的傲慢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他们利用中苏关系作为威胁,迫使我国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自视为中国的救世主。
这句话让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收起了笑容,当即打断黑格的话,坚定地说:“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有能力抗击一切侵略者。”
随后,他深思片刻,对黑格说:“这件事我需要请示主席。等主席作出决定后,我会回复你。”
对峙
经过一番谈话,黑格认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中国一定会同意他的要求。
周恩来将黑格的话转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大发雷霆,气愤地说道:“他们美国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算他尼克松不来,之后还会有土克松来。”
毛主席的这番话,把中美关系的定调权一下子就紧紧掌握在了中国自己手中。通过黑格将军此次来访的试探,美国洞悉了中国的底线。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国方针,绝不拿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来进行这场交易。
尽管如此,通过这次访问,尼克松仍然看到了中美建交的可能性,并且意识到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策略来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黑格的言行举止可能是由于他的军人出身,导致他的表达方式过于直接和生硬,但这并不准确。
实际上,在黑格在华的八天里,他与华盛顿进行了六次通话,同步如实汇报了情况并与基辛格商量接下来的对策。
这充分表明,黑格的种种表态是代表了华盛顿的意思的,这可能并非他自身的问题。黑格将军是此次外交先遣队的领军人物,他可谓是美国政坛一位重量级人物。
他毕业于军校,曾参加过二战和朝鲜战争,在尼克松执政期间,他担任高级顾问,随后更是晋升为美军驻欧洲武装部队总司令、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并最终担任美国第59届国务卿。
尼克松如此青睐于军人出身的黑格,自然是有着其特殊的用意。
事实上,黑格的升迁之路几乎与中美关系息息相关,黑格本人以“实用主义”的对华态度闻名于政坛,也正是如此,让尼克松看到了其身上的利用价值。
对于黑格来说,一切国家关系无非是利益主导的,而中国在他的眼中也只是一颗牵制苏联的棋子,无须给予过多的尊重,只要为了利益主动出击即可。
这和尼克松的某些外交理念不谋而合,也很符合当时美国人普遍的自大心理,以及与苏联争霸过程中日益膨胀的大国野心。
所以,此次黑格前来,绝对是不怀好意,他用肆意妄为甚至可以称得上无礼的行为,无非是想试探我国的容忍底线。
倘若我们表现得有丝毫软弱,黑格及其背后的尼克松政府就会在此基础上变本加厉,更加贪婪地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无视我国的尊严。
同时,黑格的军人身份也成为了他的“保护伞”,即使这件事影响到了我国对美国的印象,黑格也能够以自己的“心直口快”作为借口,主动揽下责任。
如果我们不原谅他的无礼举动,他反而可以反咬我们一口,说我们没有大国之风。
因此,黑格的无礼顶撞看似非常“无脑”,其实充满了心机,好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巧妙应对,我们才避免掉进了美国人设计的大坑。
和谈解决
在毛主席进行了严肃表态之后,中央官方再次在文件《答复》中严肃地申明了我们的立场。
而这一番话显得正气满满,将我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主权国家应有的大国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批评了美国独霸天下的霸权主义思想。
在文件出来后,千里之外的尼克松也感到了一阵心惊肉跳,他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如此倔强,完全没有将黑格的示威放在眼里,反而作出了大气的回应。
然而,尼克松并不敢继续对我国施压,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要求黑格向我方领导人诚恳地道歉,黑格也立刻照做,主动联系了周总理,为自己之前冒犯的行为进行了诚挚的道歉,态度也来了一个大反转。
都说弱国无外交,美国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大的态度转变,归根结底还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加强。
当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隐隐约约地处于下风之势,迫切地想要拉拢我国,因此美国才是需要我国帮助的一方。
没过多久,尼克松访华的行程就确定了下来,中国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在尼克松到来的时候,现场放起了他家乡的歌曲,毛主席与周总理都亲自来迎接尼克松,场面规格都相当之高。
中美建交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两国来说都意义非凡。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毛主席能够辨明时局,在对外关系上作出明确的指示,无疑是非常有远见的。
事实上,毛主席对世界格局的洞察和在独立自主外交的政策践行上始终有着自己的思考。
从我党军队初建的时候,毛主席就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了,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指望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党军队是没有希望的,也正是在毛主席这种军事思想下,我党的军队才能逐渐从弱小变得壮大。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交好,就曾经被苏联一方要求强行站队,但我国始终坚持自己的底线,坚守不结盟政策,把我国的主权牢牢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俗话说,依附于人,必将受制于人,一旦把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必将时时刻刻担忧自己的未来,在世界历史上,苏联解体之后,许多小国的命运已经告诉了我们无法独立自主发展,就会面临覆亡的结局。
结尾
当我们回顾《毛选》,总是能被毛主席思想的精华所震撼,毛主席在各个时期里作出的指示,在今日依然给我们许多启示。
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里,敌人和朋友都是暂时的,与其指望结盟,不如勤修内政,加强自己的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