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一个小小的房门能够引发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大家惊奇地发现原来不仅是自己在家不能锁门,其他许多家庭的孩子也都一样。

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不能说明就是正确的,“没有锁的门”撕开了多少中国家庭令人窒息的一面。

小林是一名大学生,今年已经大四了,因为学校离家比较远,所以除了寒暑假其他的短时间假期小林都是不回家住的,上大学这几年小林一年也就在家能住两三个月。

小林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从小学习都很努力很听妈妈的话。但是她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被管教的太严了。

从上小学以来一直到进入高中,小林都是和妈妈住一个房间。倒不是因为家里的房间不够住,而是妈妈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小林学习。

小林小的时候觉得这样还没什么,毕竟妈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随着年纪一点点长大,小林也有了自己的隐私,于是她就觉得这样一直跟妈妈住一个屋不太合适。

所以上了高中后,小林鼓起勇气和父母提出自己想住一个房间。起初妈妈不同意,但是小林说上了高中后自己的书本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空间,而且有的时候需要熬夜写作业会影响妈妈休息,所以还是自己住方便一些。

在小林的一再坚持下,妈妈同意了她自己住一间屋子。

起初小林是非常开心的,她终于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个小空间,可以有自己的隐私了。但是快乐持续的没几天就消失了。

这天晚上小林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发现自己房间的门锁被拆掉了,一瞬间小林的心情就跌倒了谷底。

她想和父母沟通一下把门锁装回来,但是无论她说什么,父母就是不同意。最后她甚至哭了出来,得到的是父母的那句经典台词:“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无奈,小林只好选择忍耐,想着可能等自己上了大学就好了。

于是小林和父母沟通,等自己高考完之后就换一间有锁的房间,父母也答应了。高考完后父母也履行了之前的诺言,小林住进了有锁的房间中。

小林有时候就把房间的门关上自己在里面享受独处时间,但是妈妈经常会来敲她的门,让她不要上锁。一天小林回到家发现,历史又一次重演了,她房间的门锁又被拆掉了……

这次小林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她实在是无法理解父母的这种行为,自己已经成年了,可竟然连属于自己的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

这次她真的很伤心,所以高考完报志愿的时候小林专门挑了离家远的学校,为的就是以后少回家。

今年小林已经大四了,即将要毕业,她回到家后无意地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分享在了网络上,她万万没想到自己随手发的视频竟然有上千万的浏览量!

后来可能因为影响太大了,小林把原视频给删除了。

但她的经历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原来有不少人在家都是不允许锁房门的。

有的人说:“自己的门锁早就被卸了,买了两个阻门器都坏了,后来就干脆不关门了,真的很绝望……”

“小时候因为玩手机,妈妈把门锁撬走了,后来直到现在听到开锁的声音都会有应激反应。”

有些父母总是想无时无刻的掌控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有时候“爱的枷锁”会让孩子们透不过气。

没有锁的门能够引发广大网友的共鸣,是因为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隐私不够尊重,这可能真的是中国父母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是觉得:我是你妈,我怎么可能害你呢;你在你父母跟前还要什么隐私。

实际上他们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的确孩子是父母生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属于父母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隐私,每个人的隐私都值得被尊重。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房间门上锁了自己就不知道孩子在屋子里都干嘛了,如果每天都是在屋子里以学习为借口在玩游戏,看小说看到凌晨不睡觉,那不是把孩子害了……

在解决要不要锁房门这件事情上父母和孩子不应该是对立的,可以双方都退让一步。

孩子可以不锁房门,前提是家长不能随意进孩子的房间,养成进门先敲门的好习惯,这样父母和孩子互相尊重,还能避免极端的冲突发生。

在中国的父母心中,普遍还是存在着一些“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有的父母会觉得是自己生的孩子,所以一切都要听自己的。

这种想法表现出来的就是父母的控制欲太强,造成亲子的关系不对等,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以互相说心里话,也会尊重对方的隐私。

没有锁的门,揭露了许多原生家庭的最残忍的一面,这种不尊重孩子隐私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这种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一点也不比家暴带来的肉体上的伤害小。

好的原生家庭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病态”的家庭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会跟随孩子的一生。

真正的爱是尊重和培养,并不是控制。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该更多的是引导和帮助,越是控制得狠,也就越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尊重和沟通永远是亲子关系的两大法宝,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