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时代和眼光的原因,我国的城市建设经常会留下这样的遗憾,那就是当初设计规划的时候,由于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导致后期扩容和升级存在困难。这样一方面会使拆迁成本大幅增加,另外一方面,许多建筑一旦建成,就很难拆迁了。
比如成都的双流机场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当初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导致机场航班饱和后,无法扩容,只能另外选择新地址再建。
而在这方面,重庆的江北机场却是一个正面的案例。作为西部三大枢纽机场之一,江北机场自1990年建成后,中途经过多次扩建,其设计标准至今还有不少盈余。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80年代国家计委给重庆批的只是一级机场而非国际机场,因为那个时候,重庆还不是直辖市,谁也不知道这座城市今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但是,万幸的是负责征地的重庆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眼光很长远,立足于建设重庆的第一个国际化大机场。因此把第一跑道、第二跑道的地都预征了,共4450亩土地。
当时,拆迁1亩地赔偿1万多元,虽然在今天看来非常低了。但那个时候仍然是一笔巨款。此外,还有整整1000多户农家的拆迁安置需要处理,困难巨大。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征地任务。
如今看来,的确要感谢当时规划设计者的眼光。如果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或许如今的江北机场已经无地可用,也就没有后来的T3航站楼和新跑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