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的当家人任正非是个商业奇人,常有不同寻常之举,比如他花200万美元年薪聘请了一个俄罗斯小伙子搞研发,可这个小伙子不但脾气古怪,而且上班就是玩电脑,打游戏,吊儿郎当,不像是块搞研发的好料。
有人就跟任正非把情况汇报了,觉得花这么多钱养一个不出成果的“废物”,太不值了。
任正非回答说:由他去吧。
就这样一晃十年,那个俄罗斯小伙给人的感觉是玩了十年游戏,都很沉得住气,要放到别的什么地方,这样的“废物”早就滚蛋了。
突然有一天,那个俄罗斯小伙子告诉任正非:2G到3G技术突破了!任正非喜出望外,立即安排测试,马到成功!
任正非是个真懂科学研究的人,知道这个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慢工出细活,要按照科研的内在规律办事,哪怕十年磨一剑。这跟毛主席的思想完全一致,毛主席对待科研也是这种态度,任正非这个把毛主席的思想做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人,深得毛主席思想的精髓。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进行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搞尖端技术,要“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有一次毛主席听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汇报工作,谈到搞反导弹武器问题,毛说:
“‘死光(那时对激光的叫法)’,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
1964年2月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同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科学家谈农业、地质、核武器方面的问题,他说:
“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那个时候搞尖端科技非常迫切,只争朝夕,毛主席却说“没有成绩不要紧”,却说五年不行就十五年,他知道这事急不得。就像今天的华为,需要在技术上的突破也很急迫,但他却能允许一个俄罗斯科技人员十年出不了成果。
过去有个叫陈景润的科学家,跟华为聘请那个俄罗斯小伙一样,也是有些古怪,而且不善交流和表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里,近十年才磨出一剑,写出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论文,又经过6年,发表了“1+2”详细证明,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在毛主席宽松的科研氛围下,中国的科学家在技术条件极端落后情况下,实现了大量尖端突破,到70年代中期,中国生产了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和远洋轮船,制造了原子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了人造卫星。
任正非创立的华为,为什么不惧美国封锁,具有惊人的创造性?根源很简单,华为创造了一个最适合科学家生存的环境,就像毛主席创造的“没有成绩不要紧”的科研环境一样。
任正非豪掷200万美元年薪给一个俄罗斯“废物”,极有可能是对毛主席科研思想的领悟,能有此领悟,华为出创造性出奇迹就一点不奇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