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1969年,鉴于北部边境形势愈发严峻,全国进入待战状态。周总理和林彪发布战备动员后,毛主席又在会上说,高层人员全部集中在北京不好,一颗原子弹下来能炸死不少人,一些老帅要疏散到外地去。

就这样,毛主席去了武昌,林彪去了苏州,朱老总、董必武等人去了广州,邓小平、陈云、王震去了江西,刘伯承、徐向前、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开国元帅也各有安排。

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彭德怀元帅。1969年,因为历史和政治原因,彭总仍被囚禁于京。

彭总受到不公正待遇,生活条件极差,又患上了疾病。雪上加霜的是,他每月能领到的生活费只有23元,这些钱远远不够日常生活。

无奈之下,彭总只好给组织写信。他在信中写道:能不能多给我一些生活费?

那么,彭总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的生活费为何只有23元呢?

彭德怀的悲惨童年

彭德怀的童年非常悲惨,从小没饭吃,甚至大年初一都要出门要饭。正是充满坎坷的童年,锻造出了彭总坚强不屈的品格。显然,1969年彭总生活艰难,钱并不是他自己花了。

彭德怀,1898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彭家围子。

彭总祖上条件不错,可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家里只有茅屋几间,种着八九亩荒地。彭民言农闲时还会外出卖茶,日子也算过得去。

然后在彭总8岁那年,厄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母亲患痢疾去世,最小的弟弟当时只有6个月大,也因为喝不上奶水夭折了。彭总的父亲哮喘病家中,也从此卧床不起了。这么一来,家里能动弹的只有年过七旬的奶奶,8岁的彭德怀,和两个更年幼的弟弟。

接下来的两年,彭家卖掉了荒地和家具,连茅屋也卖得只剩两间,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家里用来自做饭的铁锅,破了一个洞,因为没钱修补,只好用棉絮堵上。到彭总10岁那年,一切活路已全部断绝。

那年大年初一,彭总带着8岁的二弟彭金华,在奶奶的安排下出门讨饭。兄弟俩端着盆走了五里地,来到了油麻坡,敲开了一个教书先生的房门。教书先生是个善人,但为人迷信,想讨个好彩头,于是问兄弟俩:“你们是招财童子吗?”

彭总为人耿直,回答:“我是叫花子。”

教书先生一听,脸色立马拉了下来,准备把门关上。还是彭金华精明,连忙堵住门,喊道:“是的,我们是招财童子。”教书先生喜笑颜开,给兄弟俩各端来半碗饭,还在饭上放了一片肉。可彭总不接受嗟来之食,全让给了弟弟。

初二清早,彭总说什么也不去讨饭了。奶奶无奈,只好跛着小脚拄着拐棍,带着两个弟弟出门乞讨。彭总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一刻,真如利刃刺心般难过

彭总13岁那年,实在受不了朝不保夕的生活,去了煤窑当童工,每天干13个小时。可干了两年,到结工资的时候,煤窑老板跑了,彭总只得到4升米。

年底回家,彭总仍记得当时的情形。三弟接过他手上的米,问他:“大哥,我的脚冻烂了,给我买双袜子吧!”二弟则说:“哥哥,你怎么还穿着草鞋,不穿鞋袜呢!”

彭总悲叹一声,十几年来他一直穿着草鞋,哪有钱买鞋袜呢!无奈之下,彭总一五一十道出了这两年的经历。躺在床上的父亲气得牙痒痒,说道:“看你又黑又瘦的样子,简直没有人样,白给那些狗东西干了!”说完就哭了。

17岁那年,彭总参加了湘军,每月工资5.5元。后来他又晋升为一等兵,月工资6元。他每月给家里寄3.5元,终于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自己也在革命道路上越走越远。

每月23元生活费,给组织写信求助

新中国成立后,那个从彭家围子走出的贫困少年,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彭大将军”了。不过,由于国家实行供给制,彭总当时并没有工资。

1955年,随着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以及授衔仪式的举行,彭总终于有了工资。当时,国家公职人员实行24级工资制,彭总作为元帅、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享受行政二级待遇,每月能领到585元。

然而到1959年,彭总被撤职,工资也相应降低,情况急转直下。1965年,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总离开北京,前往四川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彭总从中央干部掉到地方干部,行政级别掉了好几级,工资也掉了不少,每月工资只有23元,由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发放。工资待遇低了,彭总却没有任何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1966年12月,彭总又被带回北京,接受批判。这次回京,彭总身心遭受极大创伤,就连他在成都的家也被“抄家”,东西被全部抢走。彭总家里有一个保险柜,里面存着1万元积蓄,本来是用来交党费和帮扶家乡的,也全部被拿走。

1969年冬,当各位老帅纷纷离京,被疏散到外地的时候,彭总仍滞留在北京,生活过得愈发艰难。无奈之下,他只好给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写信,在信中提到:能不能多给我一些生活费?

当时该单位分为“大联委”和“工宣队”两派,这两派相互制衡,矛盾很多。不过,当彭总提出请求时,他们出人意料地达成一致,同意每个季度向彭总发放100元补贴。因为他们知道,彭总的生活太俭朴了。

那么,除了一万元的积蓄,彭总的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帮扶侄女,警卫员

众所周知,彭总一生没有子女,但对侄儿侄女和烈士子女视如己出,把他们带到身边照顾,供他们上学,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彭总的侄女彭梅魁,对此深有体会。

1973年,罹患癌症的彭总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住在南楼14号病室弟5床,接受医生治疗。得知伯父病危,彭梅魁带着一网兜食物前去探望,什么麦乳精、巧克力,能买到的东西都拿了过去。

彭总看侄女进来,挥了挥手,开玩笑说:“你长胖了啊!”

一阵寒暄后,彭总问侄女:“你买东西,钱是哪来的?”

彭梅魁回答,她每月工资有23元,这些钱除了开支,还能攒下一部分,让伯父不要担心。可彭总心里跟明镜似的,侄女哪来的钱啊。

这次见面后不久,彭梅魁就被请到北京卫戍区,接到了一个包裹。她打开一看,里面是800元钱、一封信和一些衣服。

彭老总和景希珍(前排右二)

彭梅魁恍然大悟,原来伯父怕她没钱花,特意委托卫戍区把包裹寄给她。看着信封上熟悉的文字,彭梅魁落泪不止。

警卫员景希珍也曾受过彭总的恩惠。1950年,景希珍来到彭总身边工作,陪伴了彭总十几年。1959年,景希珍随彭总搬出中南海,一家人去彭总家做客时,彭总总会给景希珍的孩子们零花钱和糖果。

彭梅魁去医院看望伯父时,彭总对她说:“多年来,景希珍一家一直对我很关心。我死后,如果组织把存款还给我,你拿出3000元给景希珍,代我向他们全家问好。”

1979年,景希珍收到了这笔钱。他想起和彭总朝夕相处的日子,哭得泣不成声。

大方的彭德怀,给家乡捐500元修水库

1958年,彭总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老家湖南湘潭乌石寨。他清楚地记得,在他小的时候,因为缺少,周围的百姓要到很远的塘子里挑水。离开家乡后,他一直牵挂着此事。因此在1957年,彭总借着全国兴起大修水库的时机,给湘潭地委写信,建议在乌石峰下的楠木冲,修建一个水库。

彭总上次回老家,还是父亲病逝的时候。当时已是湘军营长的他回家奔丧,带了600元。这600元除了给父亲办丧事、留给弟弟一部分,其他的都留给得天花的黄公略看病,以及买粮食救济贫困的乡亲们。

这次回来,彭总得知水库已经动工,马上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500元,捐给家乡修水库。三年后彭总回乡调研,专门去了水库一趟。得知大队有养鱼的打算,他又慷慨地捐出300元,给乡亲们买鱼苗。

后来,彭总每年都会从工资里拿出100元,支持家乡发展。不过随着特殊时期的来临,彭总身陷囹圄,被迫暂停了捐款。

1979年,组织返还彭总的存款后,夫人浦安修遵从他的意愿,寄回湖南老家1000元,作为中断10年捐款的补偿。

1998年10月24日,赶上彭总100周年诞辰,坐落于湖南湘潭乌石镇卧虎山上的彭德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人民的儿子彭德怀,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家乡人民的怀抱中。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