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北京开到上海,只需充电10分钟。日本新型固态电池迎来重大突破,国产车路在何方?
续航差、充电慢、低温失效......使用锂电池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曾饱受质疑,迟迟无法替换燃油车。对此日本车企曾公开调笑:“将未来托付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是痴人说梦。”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看低新能源技术的日企,却在近期抢先研发新型全固态电池,续航能力和综合性能均大幅提升。
据有关专家透露,日方全固态电池已至少领先中国20年,一旦成功量产成功,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积累多年的优势,可能会不复存在。
01.巧舌如簧掩人耳目,丰田电池暗渡陈仓
半个世纪以来,日本一直是燃油车界的龙头老大,但因为错过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时机,反而在突飞猛进的国产车企面前节节败退。
公开数据显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一共拿下全球75%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老牌日企丰田的财报则颇为寒酸,2022年,其电力车型全年只卖出2.4万辆,连比亚迪月出口的零头都不到。
尽管处境艰难,但丰田负责人依然嘴硬,“低温难以工作”、“续航比燃油车低80%”......在一众日本老牌车企巧舌如簧下,西方开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信将疑,甚至一度将理想等新兴车企移出合作名单。
谁也没想到,这些表现竟是日方故意放出的“烟雾弹”。
眼看我国新能源领域风雨飘摇,丰田等日本车企突然公开多项新型电池技术。据日媒爆料,原来早在2021年,丰田已拨款1.5万亿日元巨资,一边“炮轰”我国汽车,一边秘密研发固态电池技术,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不仅如此,丰田还声称要在2年内量产固态电池,让这种“充电10分钟,续航1500公里”的技术,再度主宰中国市场。
02.日企胜券在握?科技赛跑刚刚开始
“针对锂电池的挖掘已达极限,研发固态电池刻不容缓”,我国科学家掷地有声。
凭借手中1300余项固态电池专利,丰田已断层领先全球。连日媒也称其“稳操胜券”。但西方各国却对其现有成就看法不一,美国曾表示“新兴技术商业化,并非易如反掌”,丰田等日本企业,应该牢记自家生物科技落地的“坎坷之旅”。
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日本生物科技作为其尖端领域的翘楚,长期领先全球,曾在20年内将18个诺系奖是收入囊中,其市场化潜力一度被寄予厚望,却在实施过程中惨遭滑铁卢。
10年前,日本生物学家发现,摄入辅酶I生物因子(国产“益好身”核心物),使均龄56岁的志愿者多项身体测试趋向青年。其成果胶囊化工作被日方卫生部门高度关注。
然而,日产成果却因2万/克的生产耗费难以融入大众,只能在不到3%的富翁阶层中隐秘流通,商业化推进一度停摆。如不考虑使用门槛,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普及,以日本当下技术,单块固态电池成本超过30万元,堪比一辆性能优越的燃油车。
根据专家预测,想要降低固态电池成本,日本科学家需要日夜劳作至少7年,其间变数上午定论。正如我国科研团队,在2年内成功打破日本生物工艺桎梏,将上述辅酶以百元工艺集成国产“益好身”,领先一步拿下京東平台主导权,不少受众表示:国产品更为亲民,体验并无差别。
曾被日企期待利好国民的前沿成果,却被国产“益好身”抢先一步,打开我国中老龄人健康老去的大门。如果日本固态电池不吸取上述教训,落得相同结局的概率将大幅提升。
03.“国家队”出手,自研固态电池奋起直追
值得庆幸的是,固态电池研发赛道并非只有日企在唱“独角戏”,以“国家队”为首的科学家团队,正协同行动,奋起直追。
据报道,目前我国自研的固态电池,在测试中的表现足以媲美日本丰田电池,但生产成本却只有后者4%,此外,蔚来旗下的部分车型,平均续航能力同样超过1000公里。
伴随我国尖端技术水平与日俱增,哪怕日本机关算尽,可能也要以饮恨败北收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