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冯小刚和张国立联合提议,恢复繁体字代替简体字,易中天怒怼:“你俩先把‘亂竈龜鬱’这四个繁体字写出来试试,看行不行?”
冯张二人被呛得说不出话,再也不提这档子事了。
其实,在七十多年前,通用的文字仍然是繁体字。虽说繁体字历经上千年的演变,但笔画仍然太过复杂,书写、辨认难度极高,因此那时候的文盲特别多。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除文盲,提高识字率,这才推行了简化字,从此内地通用的文字就变成了简体字。
不过繁体字也没有就此消失,在港台地区通用的文字依旧是繁体字,但两地的繁体字,也有细微的差别。
近些年来,有不少人呼吁应该恢复繁体字,他们认为繁体字更具美感,而且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字,更能代表泱泱大国的历史底蕴。
因此2015年,张国立和冯小刚就在公开场合呼吁,应该恢复使用繁体字,并且代替简体字。
其实两人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他们认为繁体字是传统文化的根源,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刻意义,但如今的年轻人早已不会书写繁体字,长此以往怕会彻底失传。
张国立和冯小刚都是演艺界的名人,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一通呼吁,自然引起了附和与反响。
此时,知名教授易中天却站出来怒怼二人:你们先把亂竈龜鬱这四个繁体字写出来给我看看,能不能做到?
这四个繁体字,别说写了,就是看着都头疼,一笔一划地照着描,恐怕都会写错,更别说记住了。
但是改成简体字以后,这四个字就变成了“乱躁龟郁”,是不是简练了很多。
易中天只用了一个例子,就把冯张二人怼得哑口无言,从此再也不敢提这档子事了。
当然,为了让二人心服口服,易中天还解释说:正因为当时推广了简体字,才降低了数据惊人的文盲率,才让文化能在全国范围普及;而且简体字也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中,就曾多次出现过简体字,这代表简体字也是有文化传承意义的。
易中天的观点,明显更胜一筹,但网友们还是劝他:易老师,何必跟两个戏子一般见识呢?现在娱乐圈的“伪文化精英”太多了,拍了两部戏,就觉得自己是文化人了,其实大家都拿他们当笑话看!
或许是这样的“伪文化精英”太多了,而且他们占据了演艺圈的高位,输出的价值观或许会带坏小孩子,为了传播正确的历史观,易中天蛰伏江南,闭关九年之久,创作出了史学巨著《易中天中华史》。
全书浩浩荡荡260多万字,共分24卷,将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铺陈开来,易老师的笔风幽默生动,无论是中学生大学生,甚至小学生都能读懂,堪称是一部“合家欢”式的历史百科全书。
易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强制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读者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这一点,易老师已经在《百家讲坛》中展示过了,当年他的品三国系列,可以说是整档栏目最有趣的部分。
读史可以明智,一套好的历史书,更能给读者带来受益无穷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