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澳大利亚等到了中国的准信。中国商务部公开表示,中方愿与澳大利亚方面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中澳之间的包括葡萄酒等在内的多个贸易纠纷,努力恢复中澳之间的经贸合作。国际舆论认为这是中国方面给澳大利亚传递了一个准确的信息,那就是中方有意愿与澳大利亚逐步恢复贸易合作水平,而这正是澳大利亚方面所期待的局面。
就在澳大利亚得到中方传达的信息之后,澳达利亚方面对欧盟发出了严肃的警告。澳资源部长玛德琳公开提醒欧盟,如果欧洲希望获得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目前在竞争中的落后状态,就不要继续和澳大利亚“讲价钱”,更不要总是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分析人士认为,与澳方之前的态度相比,现在玛德琳的底气显然更加足了。
此前澳大利亚和欧洲都高喊要摆脱“对华依赖”,并且因此而达成合作意向。为什么现在双方却闹出了如此严重的分歧?这和中国又有什么关系?
欧洲和澳大利亚都制定了摆脱“对华依赖”的战略,一方面与美国要求有关,另一方面是他们的价值观导致了他们确实有这种担忧。
中国的强势崛起被西方尤其是美国视为最大的威胁,当他们意识到已经无法阻止这种趋势的时候,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遏制,同时妄图“对华脱钩”。然而,在他们将“脱钩”战略付诸实施的时候却发现根本行不通。于是退而求其次,谋求在关键领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例如新能源电池和稀土等。
玛德琳指出,在新能源电池以及关键原材料方面,欧洲人已经严重落后于中国、美国以及日韩等国。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尽管欧洲在高喊摆脱“依赖”,但他们的行动却非常迟缓,当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他们仍旧没有解决原材料的来源问题。
玛德琳表示,他们与欧盟方面的谈判进展很不顺利,欧洲人始终想要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并且还要附加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这让澳大利亚人非常不满,然而他们却很无奈,由于和中国关系交恶,导致他们只有欧洲这样一个潜在大客户。显然欧洲人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敢有恃无恐地坐地压价。
当然这也和欧洲人的恶习有关,数百年来,欧洲资本集团已经习惯了在海外以极低的价格采购原材料,然后经过加工之后,再以高价出售给海外客户。这是从殖民时代就养成的习惯,直到今天,他们仍旧在非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维持着这种交易模式。
但澳大利亚认为自己是西方集团的一份子,与欧美享有同等的地位,也是发达国家,他们当然不能接受欧洲在交易中的歧视。对于西方殖民者的后代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有分析认为,澳大利亚现在之所以有底气公开警告欧洲,很有可能是与中国方面达成了很大的默契。中国商务部明确表达了与澳大利亚解决贸易纠纷的态度,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而双方在私下里谈得肯定更加明确。澳大利亚很了解中国人的行事作风,中国说到做到。并且,这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也就是说,现在的澳大利亚不仅仅只有欧洲一个大客户,中国客户有可能很快就会回到澳大利亚。中方与澳大利亚之间的纠纷源于政治分歧,在商贸领域双方的合作一直很愉快,也有很高的默契。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更喜欢出手慷慨,没有附加条件的中国企业客户。
同时,中国方面也愿意恢复与澳大利亚方面的合作。尽管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原材料是有限的,获取更多的原材料供应也是确保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
欧盟内部的分歧现在也很大,不久之前欧洲刚刚公布了关于新能源电池的溯源处理规则以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些都被中方认为是贸易保护行为,同时也遭到了以德企为首的欧洲企业界的反对。
欧盟正在陷入一种僵化的状态之中,对于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缺乏足够迅速的决策,这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重要机会,并在竞争中逐渐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