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年前的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
火焰组成的“大脚印”,绵延百米的古老画卷。
2008个人面对2008个缶“激活”古老的日晷,“丝绸之路”上翩翩起舞的飞天女神……
令世界震撼的每一幕,都助力大导演张艺谋成就“国师”之名。
只是在张艺谋成功的背后。
有个在他的指挥下,在他的视线里,因为一秒的误差摔下高台,自此失去双腿,没有行走能力的舞蹈演员,一生尽毁。
张艺谋说:“刘岩,26岁,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因她愧疚一生!”
而如今1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不能在舞蹈的舞蹈家刘岩,如今怎样了?
01
“我对得起很多人,唯独对不起刘岩!”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烟花璀璨,欢声沸天。
所有人都沉浸在国之盛世的喜乐当中。
年仅26岁,却失去了双腿的青年舞蹈家刘岩,在鸟巢外的医院病床上泣不成声。
看着窗外的灯火通明,她拿出手机,向曾经一起排练的伙伴们发出一条信息:
“加油,兄弟姐妹们,我永远在你们身后,我为你们骄傲!”
之后放下手机,好似浑身脱力,她让爸妈关紧房门,自己一头钻进被子里。
压抑的呜咽声缓缓传来,刘岩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
鸟巢里,展示在全世界眼前的《丝绸之路》独舞环节,20米画卷上,原本应是她的身影。
只可惜,所有的光芒,所有的理想,都截止在开幕式前12天,7月27日的那个晚上……
2008年7月27日晚8点。
按照通知的时间,刘岩和往常一样来到训练场,开始舞蹈排演。
为了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她知道自己要拿出有生之年的最高水平来应对。
1分37秒的舞蹈,她练了上千次。
戴上重达5斤的头饰,甩起长达20米的绸带。
她翩翩起舞于有人托举起的电子画卷之上,好似飞天仙女。
舞至中途,她要从画卷的一头,跳到另一个平台上。
而在画卷之下和刘岩互相配合的,还有一辆正在运动的车台。
3米高的画卷,每走一步,都有摔倒的可能。
可每一个脚步,每一个音符,刘岩都熟记于心,没有人觉得,她会出错。
可人没出错,车却动了。
在其中一个转场时,刘岩左脚刚踏上花车,车突然加速!
一秒之差!命运反转!
重重摔下3米高台,霎那间,音乐好似瞬间消失,刘岩静静躺在地面。
“——快救人!”
总导演张艺谋大喊着让救护车冲进现场。
被推上救护车前,刘岩小声地问:“张导,我还没排完。”
张艺谋眼眶一酸,只安慰她,先去医院。
此时的刘岩不知道,这次彩排将是她最后一次站着舞蹈。
在医院里,医生说:“高位截瘫,她以后只能坐轮椅了。”
仿若宣判后半生的话,醒来后的刘岩心如死灰。
开幕式之后,总导演张艺谋万分愧疚,他给刘岩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他十分清楚失去双腿对一名舞蹈演员的打击。
如他所说,刘岩是英雄,她为了开幕式奉献了一位青年舞蹈家可能有的璀璨未来。
02
“如果现在认输,将没人会记得你。
如果积极面对,世界会为你喝彩!”
9岁接触舞蹈,10岁为了舞蹈独自前往北京求学。
近10年的汗水流淌,近10年对舞蹈高峰的狂热追求。
压腿、抬腿、转身、弯腰……每一个动作上万遍地重复。
刘岩终于在19岁这年,凭着翩翩一舞揽回“荷花杯”银奖。
舞台生涯就此开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女孩渴望更高的成绩。
参加CCTV舞蹈大赛获铜,走进“桃李杯”拿银。
心里顶着一口气,不相信自己只有拿银获铜的命。
拼了命地练,让身体沉浸在音乐里。
2004年再上CCTV舞蹈大赛上,一舞《胭脂扣》搬金,刘岩喜笑颜开。
站上最高荣誉台,刘岩自此在舞蹈圈子里成名。
2005年凭借舞蹈《桔子红了》再拿金奖。
舞台上尽情绽放的她博得郎昆的青眼,得以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出现。
2006年,刘岩23岁。
和舞蹈大师杨丽萍、谭元元共同演绎《岁寒三友》。
在13亿观众面前,她化身红梅仙子,仿佛在寒冬白雪中翩翩起舞,傲立天地间。
被授予“青年舞蹈家”称号,20多岁,在舞蹈界耀眼夺目。
任谁都知道,将来的行业内必定有刘岩的一片天。
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独舞《丝绸之路》的A角舞蹈演员。
连刘岩自己都认定,她会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面前为国争光,绽放光彩。
可惜意外比明天更先到来!
一秒钟,一摔,毁了她前17年的日夜努力,更毁了她往后几十年的舞蹈坦途。
堪称致命的打击,刘岩只觉得生命好像已没有意义。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睁着眼睛脑子就不受控制地想那个再也无法重返的舞台。
越想眼泪越是肆虐,她整个人陷入自怨自艾的悲观世界。
父母担心她患上心理疾病,专门找来心理医生。
可让任谁疏导都无法排解她心中的痛。
直到有一天,主治医生点醒:
“你的体征恢复不错,别躲在医院了,出去找个新舞台吧。如果你现在认输,那么将没人会记得你,但如果你勇敢一点,可以的话,再活出点名堂,那么世界会歌颂你。”
曾在舞台上闪耀的刘岩不想被人遗忘。
她也看清了现在自己极差的状态,怕今后只能长久悲观地活下去。
她如大梦初醒,告诉自己,该坚强面对了。
积极复健,鼓励自己,也安慰一直眼泪不停的父母。
按照医生的要求合理饮食,积极锻炼,精神状态改变了,身体状况自然肉眼可见地好起来。
几个月过去了,刘岩的身体一点点恢复,腰部逐渐有了知觉。
之后辅以轮椅,她渐渐行动自如。
03
“如果再登台,我行吗?”
2009年的一天,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徐锐探望刘岩,邀请她参加一个国际舞蹈项目。
刘岩激动地问:“我行吗?”
为了打消她的顾虑,节目组请来了曾经和她合作《胭脂扣》的张云峰老师。
第一次坐着轮椅训练。
张云峰老师教得格外认真,刘岩摒除杂念,认真地学。
双腿用不了就用双手舞蹈,轮椅成了她的“新舞鞋”。
演出那天,刘岩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台。
还没开始表演,现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她瞬间红了眼眶,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在音乐声中宛若新生,刘岩坐在轮椅上,骄傲地用双手,将自己展现给台下观众。
被她的坚强所感染,大家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绽放于冰天雪地的“红梅仙子”。
而信心由此注入,拾起舞蹈,刘岩也试着转变方向。
被母校北舞聘为老师。
她开始就中国古典舞手部动作与印度古典舞手部动作展开研究和教学。
一边带学生,一边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010年她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深度研究中国古典舞和手部动作。
她还结合聋哑人的手语,京剧的手势,佛教的手印等,逐渐形成了自己“手舞”。
相继发表学术专著《手之舞之》和《手之印相》。
从此,刘岩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了。
2014年刘岩博士毕业,回到母校北京舞蹈学院,为古典舞专业和编舞专业的学生授课。
在讲台上,她尽心教授自己的课程,也用饱满的热情向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以此鼓励那些觉得练舞艰辛的学生们要坚强勇敢,要有为梦想不顾一切的心。
从一名职业舞者变成了舞蹈的传播者,刘岩是优秀的,也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而在自身不放弃,努力向上的过程中。
“淋过雨”的刘岩更容易对苦难中的人心软。
自己重塑了信心,就想要帮助更多深陷苦难的人。
开始关注公益事业,她最先想到的是那些精神世界匮乏的孩子们。
04
“我名字里的岩,是岩石的岩”
早在2010年,刘岩就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会”,用来帮助贫困、残疾儿童学习舞蹈。
之后她又发起“善舞之行”活动。
先后前往北京房山福利中心,通州光爱孤儿学校等。
为那里的孩子们授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舞蹈的种子……
截止目前,刘岩已经资助了162个孩子。
他们大多是孤儿,且有些患有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等疾病。
这些孩子们亲切称呼呼刘岩为“刘妈妈”。
而被“刘妈妈”帮助的孩子人数,在往后的年年岁岁里还会不断增加。
有人说听不见,说不出,这样的孩子怎么学舞蹈?有必要学舞蹈吗?
但在刘岩看来,舞蹈的大门对所有人敞开,这里不分完美与否,不分高低贵贱。
身体缺陷不能否定孩子的一切,只要热爱且愿意为所爱努力,他们也能绽放光彩。
一开始刘岩并不擅长和这样特殊的孩子打交道。
但从音乐响起,她看见孩子们随着音乐自由舞动身体的那一刻起。
为生命的蓬勃感动,也想到了坐着轮椅的自己。
她想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于是编写针对聋哑儿童的舞蹈教学方案。
专门为这些孩子排练一个舞蹈,名为《26分贝》。
演出那天,看着舞台上孩子们脸上的自信,她发自内心地欢笑连连。
行走在公益事业的最前线,刘岩找到了自己除了讲台上,另外的价值体现。
长期从事公益活动,刘岩也从不忘记精进自己,挖掘自身的潜力。
尝试着编舞剧,做导演,将心中的舞蹈梦照进现实,通过他人来呈现。
2016年,她获得了维也纳“塔拉奖”。
这一奖项是专门表彰那些被命运冲击,但仍勇往直前、超越自我的人。
她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她人如其名,如岩石般坚强的内心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残疾人代表刘岩担任奥运火炬手。
时隔14年,她终于站在了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
奥运之火的精神和刘岩的经历交相辉映。
她百折不挠,坚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令所有人为之敬佩!
刘岩在采访中曾说。
她小时候原本叫刘楠,因为体弱多病,这才改名刘岩,好让那些疾病不敢靠近。
而今天的刘岩完美诠释了“岩”字的另一含义。
那就是不论命运如何击打,她自像岩石般屹立不倒!
曾经的刘岩重树信心,是因为不想被人遗忘。
如今的刘岩坚强不息,她已经不在意他人是否记起,只想为自己而活。
用17年成为“青年舞蹈家”,用6年的时间从舞者变成学者。
之后又用8年为自己累加舞剧导演的身份。
2023年,随着原创舞剧《蓝色裙摆》在各地开演。
刘岩向世人大方展示了自己的导演才能。
她的故事还没结束,她对舞蹈的热爱从未消失。
正如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加强大。”
41岁的刘岩“穿”着她的“新舞鞋”行走世间。
她以残躯,为自己热爱的舞蹈事业贡献巨大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