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世界的真相根本就经不起仔细推敲,如果仔细推敲则处处透着荒谬和可笑。
举两个例子。
民国时期的妓女小凤仙如果和农民工在一起,不过是一桩桃色买卖,但跟了大将军蔡锷,就变成了千古流芳的佳话。
十六岁就以小三身份与张学良走到一起的赵四小姐,熬没了青春、熬死了情敌,熬嬴了时间,然后小三就变成了可歌可泣的爱情。
在楼市中,也存在着同样荒谬而可笑的真相,就是——
人口下跌需求减少,房价必将腰斩。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在网上看到不一样的言论,希望对立观点存在。
因为对立观点并存,至少说明“人口下跌房价腰斩”这个问题,还有两种声音存在。
但是非常遗憾,我在百度输入“人口与房价”的搜索后,先后翻找了十多页都是同样观点:
房价将随着人口减少不断下跌。
这让我想起N多年前,某调和油品牌以大规模的宣传和广告告诉大家“猪油有害健康,调和油更健康”事情。
从此以后,中国人谈猪油色变,摒弃了食用了几千年的猪油,开始用调和油烧制菜肴。
任何时候,当生活中只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大概率是谎言。
任何时候,当某件事还未发生,但大家的假说却出奇的一致时,这个假说大概率是一个谬论。
而“人口下降需求降低房价暴跌”就是这种谬论的代表。
我先把核心结论前置放到这里:
房子总价,不遵循人口递减原则。
人口与房子存在关联但不存在因果逻辑。
也就是说,人口对房子的供需关系存在影响,但对房子的总价不存在正反馈的因果逻辑。
因为这个世界的预期和本质是“获得更大份额的蛋糕,而不是扩大蛋糕的尺寸”。
01
提及房子未来的命运,总有一些人甩出房价暴跌的三个逻辑:
——人口下降,房价暴跌;
——城镇化尾声,房价暴跌;
——房地产税来袭,房价暴跌;
关于房地产税和城镇化的内容我改天单独写文章和大家说,今天只围绕“人口与房价”这个话题展开。
自从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负增长,关于我国人口红利、少子化、老龄化的话题就层出不穷,似乎人口负增长是中国独有的事情。
但事实上,人口由增长转为减少并不是我国独有,而是全球性的趋势——
按照《柳叶刀》2020年7月14日最新分析,预测世界人口预计在2064年达到顶峰97亿后,全球人口会逐年减少。
到2100年,全球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口是增长的。
那么,按照“人口下降,需求减少,房价必然暴跌”的供需逻辑: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茅草屋”该是世界最贵的房子,其余所有国家的房子都应该“堪比大葱”。
我们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所以房子价格会不会随着人口减少,堪比大葱,我稍后会详细说。
我只是很奇怪,按照“人口下降,需求减少房价必然暴跌”的观点,同理可得的第一个逻辑为什么不是“粮食价格暴跌”反而是房子暴跌呢?
因为在生存紧要度的关系中,粮食才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房子可以买也可以不买,房子和粮食相比,根本算不上影响生存的东西。
那么,在人口规模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跳出来的第一个观点“为什么不是粮食价格暴跌?”
因为从我们现在的收入水平看,吃、穿、行已经不成问题。
即便像深圳这样贫富分化的城市,深圳湾有98一个的葱油饼卖给富人,观澜工厂区也有1元一张的葱油饼卖给普通人。
为什么关于“人口下跌,房价暴跌”的观点会出奇的统一,很难找到对立并存的观点?
因为买不起的房人依旧是大多数。
当“人口下跌,需求减少房子暴跌”的观点迎合了大多数人内心的需求时,这荒谬的真相就成为了主流。
可这世界的真相就是经不起推敲,小凤仙与蔡锷的爱情如此、赵四小姐与张少帅的婚姻如此,人口下跌房价暴跌的观点也是如此。
我继续问刚才的问题:人口规模下降,铁憨憨为什么不认为粮食价格会暴跌?
除了我们刚刚说的利弊心理作祟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都清楚的知道,物价只会越来越贵——
加蛋的桂林米粉不会从21元降至10元、100元一袋的石板米不会降至50元、山姆会员店的土鸡不会从118元降至69元............
在货币贬值的背景下,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不会越来越低。
过去20年,物价上涨多少的确切数字我并不知道。
我只知道一斤猪肉价格从1980年的1元钱涨到了2020的18.5元、一碗阳春面的价格从0.8元涨到了20元。
过去也好,未来也罢,从来都不是物品变得更贵,而是“钞票”变得太毛了。
在过去一碗阳春面是4元钱,如果我们在银行存1万元相当于2500碗阳春面。
假设我们将1万元存钱放入银行,按照3.5%年化收益计算,十年后存款会变成1.35万元。
但按照2008年阳春面4元计算,2018年阳春面涨至10元钱,银行1.35万元的存款只能购买1350碗阳春面。
钱,变多了,但购买力却在不断地下降。
也就是说,购买同样的东西,价格只会越来越贵。
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货币贬值的趋势永恒不变。
所以,再回看前文的观点“人口下降,需求减少房价必然暴跌”就很难成立。
人口下降是事实,但人口流动会调整供需关系,很多城市会出现人口高度集中的情况,而有些城市人口将持续减少。
人口,会对城市、城市内的区域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但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原因只有货币。
价格永远都和货币强关联,粮食如此、房子也如此。
所以,人口下降是人口下降,供需关系是供需关系,价格是价格,这三者存在关联,但并不互为因果。
比如,少子化来临奶粉价格会降低吗?
答案是不会。
工厂只会通过营销策略让产品迭代提升价格,从而弥补企业因为销售量减少损失的利润;
比如,未来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口是增长的,那么非洲的房价会成为世界最贵的房子吗?
答案是不确定。
因为这完全取决于非洲酋长印钞票的速度,如果非洲美食乌咖喱变成1万元一碗,那么非洲的茅草屋10万一平米也是可能的。
02
中国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亚洲区域的韩国、日本人口都是负增长的。
如果我们将韩国、日本的房价和经济历程分析并对比,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人口下降、房地产税、城镇化率这些“唱空”口中影响房价的因素都不能左右房价走势。
因为人口下降、房地产税、城镇化率这些因素,都只和房子有关联性,但并不互为因果。
先来说说泡菜韩国吧。
2022年韩国生育率下降到0.78,创有记录以来新低,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消亡的国家。
韩国现在的人口是5100多万,超过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里。
韩国作为亚洲四个发达国家之一,城镇化率也到了无法增长的82%。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承诺要把房地产税收到1.2%-6%,多套房的房地产税高达65%到75%。
可即便如此韩国的房价一刻也没消停,一直在涨。
2022年,首尔市中心区域的房价竟然超过了15万元人民币,在全球位居第二。更令人惊讶的是,首尔外围区域的房价也超过了7万元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三。
我们会发现韩国不仅执行了高额的房地产税、生育率更是低到全球第一,可是房价依然是贵的。
那么,韩国房价什么时候暴跌呢?换句话说,是什么促使韩国房价下跌呢?
2022年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未来五年将提供270万套住房,其中首都圈地区竟然占158万套,首尔更是高达50万套!
与此同时,宣布加息。
自2021年8月加息以来,韩国进行了六次加息,基准利率暴力拉升至3.5%,房贷利率更是高达7%-8%,至此韩国房价开始下跌。
那么,跌了多少呢?
首尔实际交易房价暴跌25%,部分社区更是跌了3-4成。
从韩国房价上涨、下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口下降,需求减少房价必然暴跌”只是个谬论。
此时此刻,韩国的房价正由峰值向下暴跌,这让我们看到在人口降低的背景下,影响房价涨跌的因素根本不是人口。
说完韩国,再来说说房价正从低谷逐渐攀升的日本。
很多人提及日本房价总喜欢提及日本消失的20年,并以此为根据阐述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日本房价的影响。
但这是事实吗?并不是事实。
日本房价暴跌也和韩国一样,也是因为金融利率调整。
1986年,日本希望低利率驱动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发展,利率一路下调
在当时的日本,只要买地-抵押-贷款-买地-抵押-贷款-买地无限循环,就一定可以赚钱。
1990年,日本房价最疯狂的时候,东京圈的人均年收入为694.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9万元) 。
距离东京圈十公里以内(大概相当于北京5环以内)的均价折合人民7.29万元/平方米。
但是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炒起来的股市和房市泡沫很大,一旦泡沫破了,没有制造业兜底,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盘。
1989年,日本政府再次决定出手,想让过热的股市和楼价降温。
日本政府又祭出了5年前使用过的那招——调利率,只不过这次是往高调,而且调整的幅度太大了
此后东京房价地价一路下跌,从1991年开始,日本房市崩盘,一直持续到2005年,这期间,最大的跌幅甚至达到70%。
过去日本房价下跌不是因为人口降低,现在日本房价上涨也不是因为人口增加。
截至2022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比2021年10月相比减少了55.6万人,仅为1.24亿人,降幅为0.44%,人口数连续12年下降。
在总人口规模减少的背景下,日本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
在日本每10人中就有一个人的年龄超过了80岁,在总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创纪录的29.1%,是全球最高的国家。
看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按照“人口下降,需求减少房价必然暴跌”的供需逻辑,日本的房价应该继续暴跌。
可事实呢?
日本住宅用地价格增长1.4%,商业用地增长1.8%,均为连续第二年“升值”
日本东京的房价已经远超经济危机之前。
2022年度东京23区新建住宅楼的平均价格飙升17.2%,达到989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6.65万元)!
这一数字创下自1990年度以来的历史新高(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数据)
在日本人口规模下降,老龄化人口增多的背景下,日本东京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
截至7月1日,东京都内人口达1409万403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万7956人,创1956年开始推算以来的历史新高。
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我们从中都能看到诸多共通之处。
在人口规模下降的背景下,人口都向核心城市集中;
人口规模下降与老龄化来临,对房价而言,并没有产生因果作用;
对房价产生因果关系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
金融举措
人口,会对城市、城市内的区域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但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原因只有货币。
价格永远都和货币强关联,粮食如此、房子也如此。
所以,人口下降是人口下降,供需关系是供需关系,价格是价格,这三者存在关联,但并不互为因果。
说完韩国和日本,再给大家看看俄罗斯、波兰、德国人口与房价的曲线图。
俄罗斯——
波兰——
德国——
这些国家人口与房价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明白:
房价,不遵循人口递减原则。
房价到底会跌还是会涨,永远只和货币政策相关。
换句话说,房价,遵循货币递增原则。
其实,大家只要搞明白一个逻辑,“人口下降需求降低房价必然暴跌”这种观点就不攻自破。
这个逻辑就是:房子和纸币那个更值钱。
人口,会对城市、城市内的区域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但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原因只有货币。
价格永远都和货币强关联,粮食如此、房子也如此。
所以,人口下降是人口下降,供需关系是供需关系,价格是价格,这三者存在关联,但并不互为因果。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认为这说不通,明明有些城市人口持续外流,房价下降,以后这地方都没有人居住,这房价怎么可能会贵呢?
这种情况肯定存在,比如底特律1美元一间房子。
但大家要清楚,无论是产业、人口、城市都在指挥棒的挥舞下流动,像底特律这种城市已经不能称之为城市了。
城市,泛指人类聚集地,称之为城市的地方,必须是住房、交通、卫生、公用事业、土地使用、商品生产和人口有一定的稠密度。
本文所说的人口对房子的供需关系存在影响,但对房子的总价不存在正反馈的因果逻辑,是指城市范围。
我和大家一样,也感觉房子价格太贵了,我也认为房价有泡沫、有大泡沫,但房价的泡沫和货币的泡沫哪个更大呢?
在当今经济体系之下,现代货币就是要不断地发行,而且必须超量发行,这是全球化的特征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
而货币不过是商品兑价的筹码,并不代表财富,而房子尽管泡沫巨大,但仍比一张纸值钱。
换句话说,过去一张纸能购买一碗阳春面,未来要20张纸才能购买一碗阳春面。
从来都不是房子价格涨跌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人口需求的问题,从来都是货币投放的问题。
03
买房=信息X认知
其实当我们说房价太贵的时候,并不是说房价贵,而是在说房价收入比太高;
其实当我们说人口下降房价必跌的时候,并不是说房价与人口的关系,而是在说自己的愿望。
在买房这件事上,一直存在激烈的认知差,有些人看透这个世界的预期和本质,就会明白买房搞钱,才是大道当然。
而有些人看不透世界的本质,所以会被“人口下跌需求减少房价暴跌”的谬论带进坑里,所以会被那些“唱空”理由所迷惑。
在未来,楼市下行的压力依旧存在。
但不是因为人口、也不是因为老龄化,而是因为我们此刻的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只维持在“托而不举”。
说到底,财富是认知能力的变现,在买房这件事上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