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几年了,全国的犯罪还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还是我们太软、不够快、判的不够重!”
邓公将刘复之交上来的报告,啪的一声摔在桌子上。
待怒火平熄之后,邓公冷静下来,拍了拍刘复之的肩:“我知道,你刚刚上任,困难不小,可下不了手,是办不成事的!”
刘复之郑重的点了点头:“我知道邓公派我上来的意思,我有信心,将全国犯罪事件,彻底铲除!”
得到刘复之的保证,邓公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复之重回公安部
1983年,年逾60的老干部刘复之,接到邓公的命令后,火速前往中央。
那时,他已经有差不多10年,没有从事公安部的主持工作了。
然而,80年代初的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不正之风也在肆意崛起。
邓公在经济、外交、文化上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将目光放到了打击犯罪事件上来。
公安部部长赵苍璧,不久前被邓公调离,全国的犯罪整治工作,急需一位雷厉风行、具有充足经验的人才顶替上岗!
老干部中还有谁有这个能力呢?
邓工第一眼,便想到了从秘书“起家”的刘复之。
刘复之出生在富裕之家,他的父亲在香港经商发了家,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下长大的刘复之,并没有富家公子那般眼高手低。
在年轻时,便知道谁才是真正能够带领整个民族,救亡图存的领头党!
21岁的刘复之,不顾父母阻拦,提着一个行李箱,便只身来到延安参了军。
因为身份特殊,组织还对他进行了几个月的审查,才让他顺利入党。
我党从农民发家,队伍中极度缺少有文化、会写文章的知识青年,刘复之的到来,大大填补了人才的空白。
朱老总听说后,更是喜不自胜,要他来做秘书。
刘复之从军初期,便在伟大的朱老总身边,学到的东西,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他也完美沿袭了朱老总雷厉风行、做事果决的性格品质。
那时,刘伯承,邓小平闲暇时,便去朱老总那,讨论讨论战略,或唠唠家常,一来二去,刘邓二人同刘复之的交流,也亲切了起来。
人才到哪里都抢手,尤其邓公,对这个身上有着朱老总影子,又精通文墨的青年,更是青眼有加。
一次在朱老总那聊的高兴后,邓公借着话题提出:“不如让刘兄弟到我那帮把手吧!不知道老总可否将左膀让出来?”
就这样,刘复之转到129师,做起了邓公的秘书。
在邓公身边的那些年,刘复之飞速成长,处事经验、眼界和手段得到了邓公的真传,并获得了更多机会。
一九四一年,是刘复之命运变化的一年!
邓公将命运的选择权,交给了这位陪伴在自己身边多年的亲信:“我身边离不开你,可如今全国的治安也离不开我,我派你去锄奸队,你愿不愿意?”
这是一份全新的挑战。
秘书工作和锄奸工作可是两个极端,一个要求心细严谨,一个要求胆大果断。
刘复之思考片刻后,郑重的接过文件,扛起了这份重任!
在锄奸部的那几年,刘复之积累了十分老道的经验。
1962年,他接任公安部副部长,从事全国的公安工作。
不久之后,特殊时期到来,刘复之也受到了打击。
1970年,周总理下令恢复刘复之的工作。
可那时的环境,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刘复之在公安部的岗位上没继任多久,便因为公安部部长李震的死亡离开。
调查结束后,刘复之得以洗刷冤屈,可是公安部已经回不去了,他便远离了政坛,后来因为人才的需要,又前往文化部主持工作。
80年代,一些地区的民间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狂,黑恶势力屡禁不止,百姓的安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百姓心神不宁,连门都不敢出,又哪来的精力,搞经济腾飞!”
“惩奸除恶,扫清犯罪活动,是时候提上日程了!”邓公一声令下,命令公安部展开扫黑工作。
可是,公安部部长赵苍璧几次提出的报告,都得不到邓公点头。
这时他想到了远离公安部多年的刘复之。
打击犯罪
“不如以前那般坚朗了。”邓公打趣的说道,可一见到他,邓公心底便知道,没有选错人!
因为他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坚毅的光。
邓公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这可令刘复之的心,重新澎湃了起来。
“我老了,害怕党不需要我,没想到邓公还能想到我,将这么大的责任交给我!”
刘复之激动的接过桌上的任命文件,一如当初接过邓公手上的“锄奸队”,踏出门的身影,仿佛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可全国上下的犯罪案件,比他想象的更为严重。
这些犯罪团伙,不仅自成体系,而且胆子极大,不将执法部门放在眼里。
“这还是打击力度不够大。”刘复之说道:“犯罪分子不怕执法人员,这份工作还怎么做得下去?”
刘复之一改60年代,“能不判的不判,能不杀的不杀”的作风,亲自深入基层,前往全国进行调查,详细写了几十页报告,送到邓公办公桌上。
邓公看了看,仍旧不满意,并大发脾气,指责刘复之是不是下不了手?
打击力度还是要更大,刘复之刚刚上任不清楚,可下达打击犯罪命令的这几年来,犯罪分子依旧越来越嚣张,丝毫不见成果。
邓公是清楚这些犯罪分子的顽固的,所以“打击力度一定要大,行动一定要快,判的一定要重。”
和邓公详细交谈后,刘复之回去重新商讨了详细的方案,在他的带领下,全国各地的不正之风被肃清,全国的犯罪团伙被清扫。
一直到1993年,刘复之仍坚守在公安岗位,为百姓的安宁生活保驾护航!
结语
这位老革命战士,一直到2013年才因病闭上眼睛。
邓公培养了无数像刘复之这样,行事果决、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领导班子,他们也不负邓公所望,给新中国带来了新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