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最近几年是各路专家学者声誉扑街的一年,专家称号都快成了贬义词。

2023年5月,清华大学著名学者柳冠中教授的一场演讲,又一次引发人们的热议。

甚至遭到不少人的抵触。

他谈及“中国梦”时,说道:““中国梦是大家所有人的梦,而不是某些人、某个人的发财梦!”

此话乍看上去并无不妥,为什么会引来质疑呢?

中国人该醒醒了

说到柳冠中,了解设计的朋友一定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他可是我国工业设计系的创始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清华美院教授。

只是,一个设计老师,为什么会对中国梦“指手画脚”呢?

了解他的求学经历你就明白了。

1943年,柳冠中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由于天资聪颖,成绩拔尖,顺理成章进入了上海市五四中学。

这所中学是著名数学教育家胡敦复在20世纪初创立,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培养了一大批卓越人才。

如两位副总理钱其琛、曾培炎,清华大学原校长张孝文等。

在五四中学,柳冠中除了受到优秀的教育,尤其感谢一位老师。

那人是辛弃疾后人。

受其影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情怀很早就根植于在柳冠中心中。

柳冠中的成绩,本来是要考同济或清华的。

他的理想是建筑,就因班主任说艺术院校可以学建筑装饰。

其心想这和建筑差不多,便交了张照片,5毛钱报了名。

就这样,在1961年,他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而后受当时时局的影响,柳冠中没下乡,而是去了基层。

不过在基层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当了5年绿化队工人,春天开冻时,浇树浇得手全裂了。

等到柳冠中回到本行搞设计,正赶上中国和很多小国家建交。

他的第一项设计,就是做23号使馆的灯具。

当他把设计方案送到总工程面前,对方看了半天图纸不说话,最后蹦出来一句:“小柳,你设计的这叫灯吗?”

后来,他才想明白,自己的设计出发点是解决世实际的照明问题,而对方要的是好看。

这件事可以说影响了柳冠中的职业生涯。

1978年,他回校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去德国学了3年;

然后再次回学校,筹备成立中国的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几年下来,他培养出无数学子,却也发现中国的设计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

那就是,几乎绝大部分设计都只做表面功夫。

尤其现在设计教育普及了。

但他看来,80%的设计师还处于美工状态。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最终他发现,是因为中国的设计是把商业放在第一位。

中国企业都关注营销,关注品牌,大多为了效益做品牌,就只有牌没有品了。

言外之意,不想着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只为把产品卖出去,急着挣快钱。

企业大批量生产炫目的产品,再用广告、包装等视觉手段,鼓吹“以旧换新”,鼓吹流行时尚等消费黑洞。

而这样的产品,中国人的生活真需要吗?

家里多少商品买回来用了几次就放一边,然后再买下一个“爆品”。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一直大而不强的原因。

因为真正自己开发的几乎没有,都是加工型制造,做改良、微创新。

中国的实验室里,很多高精尖仪器都是进口的。

我们运营里程世界第一的高铁,离开了德国的车轮和轴,每小时连300公里都跑不了。

那段时间,从工艺设计,柳冠中对当今时代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就有了2023年的这次演讲。

主题是“唤醒中国梦,实现环境友好与社会和谐”。

在会场,他说道:

中国人该醒醒了!
中国梦不应该过分追求物质和名利,不应该让年轻人以金钱为导向进行工作,应该以架构复兴的情怀为主要指导。”

听完这话,有人鼓掌,有人却陷入了沉默,还引发了热议。

有人说他空泛,还有人说他酸腐。

是的,我们要心怀理想,但也要填饱肚子啊。

如果光靠情怀去工作,在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可能吃不饱饭,那又如何谈理想情怀呢?

中国梦不是西方梦

这些年来,“中国梦”这三个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不过谁又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呢。

中国梦是国富民强,是民族复兴。

那什么是真正的国富民强与民族复兴呢?

说实在的,其实不少人都把“中国梦”与“西方梦”搞混淆了。

所谓西方梦,即建立在物欲满足之上的梦想。

表面上看,西方梦是自由、平等、人权,听起来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那是因为,他们通过剥夺他国财富,已经实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品质,然后才开始寻找自身梦想的精神家园。

相较欧洲,美国更加简单粗暴一点,直接宣扬财富是衡量一切梦想的标准。

所谓造物者赋予他们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过就是追求个人财富的权利。

因此,他们总是强调自身权利,而不在乎他人利益。

其打着高大上的旗号,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

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国之间也矛盾重重。

国与国之间更是非要斗个你死我活。

一切可能妨碍美国利益的国家,就是他们的潜在敌人。

军事包围,政治孤立,意识形态搞“颜色革命”,损人利己的事反正一个没落下。

以物质追求为基础的西方梦,的确曾激励他们为梦想努力,也拥有过辉煌,却也终将没落。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壮大,西方剥削的剩余越来越少。

再加上金融危机、移民问题的出现;

我们可以看到,欧洲此起彼伏的社会危机与摇摇欲坠的文化认同。

随着国内贫富分化和失业率的加剧,中产阶级遭受重击。

经济、阶级、种族、人权等问题每天都在刺激着社会分化,美国梦也终将破产。

如今,西方梦的道德困境,也阻碍着我们中国梦的实现。

所谓中国梦,是打造一个不但物质富裕而且有理想信念的世界。

我们和西方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梦始终坚守价值追求、共同富裕。

其探求的是人与人、人与国、国与国之间共同利益支点;

建设的是让更多人共享的美好未来。

然而,有目共睹的,现今社会已经被西方那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东西所侵蚀了。

绝大多数人都想着赚快钱、消费享乐。

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他们想当网红,想一夜成名,挖空心思博取靠流量关注。

甚至为此自演低俗戏码、干出违法乱纪之事。

其中,还不乏一些名牌学校高材生。

因为他们寒窗苦读十余年找的工作,都比不过当网红赚钱。

不光他们,现在就连一些居于高位的专家学者都不潜心做学问了。

他们每天在自媒体平台上露脸,甚至给一些商品背书。

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和学者教授都不利用自己所学建设祖国,奉献社会。

那么,国家的希望又在哪里?

为什么中国的科研成果少得可怜?

工业大而不强,是专家少吗,是他们不够聪明吗?

当然不是,只是很多人沉不下心来做研究,耐不住寂寞,忍不了辛苦。

尤其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这是一个被按下了快进键的时代,人们过度追求物质的富足,急于求成,高吊胃口。

这也是焦虑席卷年轻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财富成为衡量梦想的唯一标准,社会价值观自然会失衡。

人们要么疯狂内卷,要么消极躺平。

不过通常是一边躺平一边内卷,这并非真正的“内卷”与"躺平",而是释放压力的一种表达。

想要追求个人财富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过犹不及,不仅窄化了个人的成功途径,迷失自我;

也让个人失去对国家的责任心,使个人追求脱离了民族复兴的大局。

柳冠中教授是怀着忧国忧民的心,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大家该醒醒了!

中国梦不是内卷为发财成名挤得头破血流,也不是躺平否定奋斗的意义。

中国梦是共同富裕,是共赢!

要靠全体人民脚踏实地,不盲目模仿西方,共同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那么,我们又该从哪方面使力,才能走上共赢的路径呢?

具体到每一个人又能为此做点什么?

且听听柳冠中教授的思考。

探索属于中国的共赢道路

现在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强起来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该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实现“共赢”。

如果关注柳冠中教授的访谈,会发现他真是一个心怀国家的学者。

他甚至将家国情怀全都映射融入到了工业设计理念上。

我们不妨从他对“工业设计”的期许从发,寻找属于中国梦的发展模式。

在柳冠中看来,所谓“共赢”,反映在工业设计上就是“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

反映在中国梦上,就是14亿人走出一条健康、合理、公平的道路。

即形成一个“分享型社会”。

说白了,就是达到分配公平。

可是完全追求平摊是不现实的,只能说尽量实现相对的公平。

怎么做呢?

那就是每个行业、职业、个人需求,都要学会“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柳冠中特别赞同这句老话:“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

我们现在做了太多多余的、过度的东西。

实际上,其中很多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节制欲望敬畏天”。

但今天大家都在追求财富,张嘴闭嘴就是买买买、发发发,把传统的文明精神早抛到了九霄云外。

古人云:“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

动物只知道对外物质索取,争斗厮杀;

而人能够通过精神驾驭物质欲望,和平共处。

个人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最重要的在于修身。

没有修身,又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

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等义利观,都是中国人在几千年文化中形成的对物我、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理解。

而如今,各行各业眼里都只有一个“利”字。

只看眼前的效益和业绩;

只做牌不做品,量是做上去了,还能做到全球第一;

但核心的东西却还远远落后。

如果没有品德,或者怀着暴发户心态做事,永远不懂节制,那也就永远做不出信誉和质量。

这样下去是非常可怕的。

中国就永远没有自己的核心制造,年轻人也永远被利润、业绩推着走,根本停不下来。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在分工的前提下进行合作。

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产业都好自己的“品”,然后合起来就能形成国家的强大优势。

集体团结的奋斗,就不再是消耗性的内卷。

把蛋糕做大,而不是紧盯对存量蛋糕的压缩分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实现社会的进步, 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结语

但就现实而言,柳冠中教授勾勒的“分享型社会”很美好,实现起来也很艰难。

要实现中国梦没有那么容易。

但至少,我们每一个人、各行各业都该去思考如何重拾文明,重新唤起中国人,并为之努力。

参考资料

长江日报《清华大学美院教授柳冠中:“中式生活方式”可以有》

内容分享:
【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