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作者 | 燕梳楼

今天是九一八,警钟长鸣。

刚刚,我所在城市南京先后三次拉响防空警报。

警报声很尖锐,很刺耳,也把我拉到92年前那场历史硝烟中。

关于这一段历史,有很多种版本,但无论怎么打扮都不能否认,九一八的耻辱,是不战而退的窝囊!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向东北军北大营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由此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

但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此时在干什么呢?他正在北京陪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戏,主戏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唱的是《宇宙锋》。

还有一个更为讽刺的版本是作家盛成的回忆,他当晚到华东戏院看戏,后来成为大汉奸的禇民谊也酷爱唱戏,便上台唱了段《空城计》,随后沈阳便拱手让人。

无论是哪个版本,都说明当晚张学良确实在戏院看戏,身边确实也陪着赵四小姐。根据梅兰芳的回忆,他看到张学良接到下属报告后猛地站起,匆匆离开包厢。

他隐隐感觉出事了,但没想到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更没想到由此拉开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930余座城市沦陷,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离开包厢的张学良,在如此重大的历史抉择面前,竟然抱着电话对对驻守东大营的8000名守军下了一条死命令: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整整14年啊,就因为一句“不准抵抗”让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段历史在电视剧《少帅》的开始就如实呈现过,证实这个命令确实是张学良下的。

很难想象,8000名北大营守军面对300个日本兵,却只能收起枪撤退的心情有多窝囊。但军令如山倒,他们只能放弃抵抗,不战而降,把沈阳拱手让人。

沈阳失守后的代价有多大?要知道沈阳兵工厂可是号称“亚洲第一”的兵工厂,拥有近4万名员工,近万台机床,一年可生产6万多支步枪和重轻机枪,20多万发枪弹炮弹。

更重要的是,还拥有热电、炼钢、机器设备等完整的生产链,长春、哈尔滨甚至还能生产飞机、军舰,是彼时中国军工业的扛把子,也是国民政府最重要的兵工生产基地。

但就是因为一句不抵抗政策,便连同东北军装备的12万支步枪、4000余挺机枪、3000余门大炮和200多架飞机等等,全部沦为关东军的战利品。

而当时东北军有足足40万兵力,日本关东军才多少?区区2万人!就是这样一支装备精良、连老毛子都不怕的东北军,却不战而降,弃城而逃!

如果沈阳没有沦陷,东北没有失守,历史肯定会改写。首先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给了日本中国人好欺负不敢抵抗的错觉,才有后来的七七事变,才有后来的全面侵化。

其次,日本占领了中国把最重要的重工业东北,吞下了亚洲最大的沈阳兵工厂,相当于我们把帮日本武装了军队,帮侵略者提升战斗力,添砖加瓦。

再次,即使日军装备精良,如果张学良及时调整战略,命令东北军发起反攻,最多也就是两败俱伤,绝不会有后来更加疯狂的全面侵华。

可以说,中国北大门的失守,作为东北军主帅的张学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度被舆论斥为民族罪人,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但晚年张学良对这段历史公案却坚决否认,反驳称:“骂我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我是一点不服,不认这个账,我没有错。”

为什么不认这个帐,更多学者认为他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此前一年的1930年,蒋张二人已经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彼时的红军已经壮大到30万兵力,成为蒋的最大心病。

在这种背景下,蒋初步确定了“攘外必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的政策,把重心放在在如何安内、铲除异己上面。所以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来自于蒋。

有一段历史说吴佩孚质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张学良回说“我有中央的命令”!吴佩孚大怒:

“有中央的命令也不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国仇你不报,私仇你也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来了!”

从吴佩孚角度来看,老子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又让关东军打开了中国北大门,确实是家仇国仇都不报,如果张作霖活着,难让日本人乱来?

但张学良晚年回忆,承认就是自己下的命令,并没有请示蒋更无蒋的授意。而从后来蒋给张发的密电可知,蒋是第二天凌晨才知道沈阳失守,并嘱其对外宣传辟之。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学良都坚持不抵抗政策。说明这是张学良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决策,与蒋无关。但蒋对张的决定并无谴责之意,也算心意相通。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要放弃抵抗,任日军践踏自己的大本营?不光丢了自己老子打下的疆土,还丢了赖以成名的武器装备,连自己家都被日军抄了。

其实这和张学良的私心有关。1992年1月2日在台北接受访问时,曾明确说过当时判断失误,对日本侵华野心估计不足,认为忍忍就过去了。

当时中原大战刚结束,张学良既想保持实力,又不愿意和关东军正面冲突,所以面对日本经常性的骚扰常常选择隐忍退让策略,以求平衡。

他不知道的是,这是日本精心策划的一次侵略行动,算好了东北军不敢反抗,目的就是要占领东北,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准备。

这也告诉我们,面对一心想搞死你的敌人,你的每一次退让,换来的都不会是海阔天空,只会是得寸进尺!

一步退,步步退。只能说,时年30岁的张学良还是太年轻,因为误判而沦为彼时的千古罪人,遭受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他必须要洗脱这个罪名,必须要让全国人民看到他不是一个软骨头,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西安事变,立下千古一功。

时人马君武捕风捉影写诗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但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又关赵四朱五什么事呢?她们能挡住侵华日军的炮弹还是野心?

何况胡蝶连少帅面都没见过,怎么也成了国仇家恨的靶子?

不要总把历史的锅,让几个弱女子来背,她们背不动。

-End -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