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打人”事件升级,双方都出面发声,透露矛盾细节。
细节一,霸座是导火索。
女子聂某从太原上车,她是回天津老家。
上车后发现自己的位置上有人,本以为自己看错车厢,认真核对后,她发现没错,就让对方起来。
对方不太愿意,让聂女士坐后排,说自己是一家人出行。
后排的人,也让聂女士赶紧坐下来,意思是坐哪里都一样。
聂女士不同意,她好容易买到一张靠窗的位置,只想安静地坐里面,欣赏沿途的风景。
在她坚持下,对方把座位腾出来,看起来问题解决了,其实也为后面的矛盾埋下伏笔。
可以这样说,霸座才是导火索。
细节二,打人过程中,撕扯女子衣服。
双方的矛盾升级,是后排的夫妻故意撞击小桌板,一路上撞了五六次。
聂女士一忍再忍,实在是忍不住了,转身提醒对方轻一点,她已经被撞击吓了好几次。
没想到戳了马蜂窝,对方不仅没收敛,还指责她不懂尊老,连位置都要斤斤计较。
关于这一点,我注意到评论区也有人说,比如换个位置也没什么?让一下怎么了?
针对这个问题,只想说一句:“谁也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别人。”
都是成年人,既然坐哪里都一样,又何必要强坐别人的位置?
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就算你想换座,也该好言先跟对方商量,而不是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这对夫妻心胸狭隘,居然因为聂女士不让座,就怀恨在心。
动手的时候,他们是一点原则都没有,武打小说中讲究一个公道,一对一别家人,女人打架,男人只能看着。
这个男子也不知怎么回事,他见自己老婆揪住对方头发,居然自己也上去打,还撕扯女孩的衣服。
先不说谁先动的手,就说一个大男人能这样办事吗?你自己女儿就在身边,要不要讲究点礼仪?
国人都是讲究礼仪的,没有人不爱面子。
大庭广众之下,打架到撕衣服,这不是狠,而是恶毒,他们的行为,无非是想让女孩丢人,真是毫无做人底线。
细节三,伤势严重,老人就该被宽容?
聂女士把自己的伤势拍了几张照片,可以看到,她脖子和胸口都是伤痕。
胳膊上也是道道伤痕,指甲也坏了,蜀黍给做了记录,就让双方都离开了,由于伤情需要进一步鉴定,还没有下结论。
或许是看到网上一边倒的言论,打人夫妇的女儿发声,称自己父母伤势严重,有头晕恶心的症状,两位70多岁的老人被打,居然被指责,我们的尊老传统都丢垃圾堆了吗?
真是倒打一耙,她说两位老人被打,就想问问,聂女士都没离开座位,如果不是老人动手来打她,她能打到两位老人吗?
有人爆料打人夫妇的身份,说男子是公职人员,大妈是一名教师,如果是真的,也挺让人失望的,如此暴躁的脾气,还真是德不配位呀。
身为旁观者,我们不给事情下定论,就让子弹再飞一会。
就想讨论一个问题,为何霸座的事件层出不穷?
按理说,高铁霸座不该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偏偏就一直有人霸座。
还记得那对霸座老人吗?就因为不想去找位置,就随意找个位置坐下,结果座位主人上来后,还不肯让座,并且要求女孩也随意坐。
对号入座,是最基本的准则,难道就因为对方是老人,年轻人就必须让座?
究其根源,还是霸座处罚力度太轻了,就连乘务员也有偏袒老人的意识,在调解过程中,一味地劝年轻人退让,这种做法,只能让个别老人更嚣张。
他们会认为,自己在公共场所有特权,就算错了也没人拿自己怎么样,要是对方不礼让自己,就给扣一个不尊老的帽子。
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尊重,先要学会尊重自己。
出门在外,人与人是平等的,你有困难可以找乘务员帮助,但不是你随意霸座的理由。
再来说打架,打架肯定不对,但有个核心问题,难道被欺负就只能打不还手吗?
央视网的评论一针见血:“还手就是互殴?”
如果不管前因后果,只是简单地把双方动手都判为互殴,是很难服众的,我们会失去保护自己的方法。
遇到情绪暴躁的人,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还手应该是自我保护才对。
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是希望通过事件可以引伸出对问题的思考,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发生,这样我们在坐高铁时,才懂得如何处理突发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