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话叫,“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还有一句话叫,“身体大于一切,失去健康有再多钱都没有意义”。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表达没病没灾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上海有一家医院,里面却住满了特殊病人。
这是一家专门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服务的医院。
每一位病患住在这里都不是为了痊愈,而是尽量减少痛苦地等死,时刻都在上演最真实的《人间世》。
这家医院有99个床位,配了50名医生以及58名护士,患者最大的103岁高龄,算是历经浮华看透世事,最小的刚满3岁,对世界充满了无知和懵懂。
年龄悬殊100岁的两个人,却被命运安排成为病友,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同一家医院,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
都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也许3岁的孩童比103岁的老人还先走一步,这让人感到异常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据悉,来到这里的患者基本上没有超过三个月的,几乎都是躺在病床承受着病魔的肆意折磨,行尸走肉一般地等死。
对于他们来说,死亡不再是一种恐惧,反而是一种解脱。当然,更多的也是一种无可奈何和对命运的妥协。
医生和护士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使用药物降低他们身体上的疼痛,再根据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愿,为他们举行各种各样的告别活动。
无论生命长短,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最爱的人、最遗憾的事、最想完成的心愿,无论医护人员还是家属,都想方设法为他们圆梦,希望他们能走得不留遗憾。
他们有的想见初恋情人,有的想向父母忏悔,有的想看到儿女结婚,有的只想吃一口汉堡……
99个床位满满当当,虽说每天都有不少人离世,但每天又有源源不断的病人送进来。
悲伤、痛苦、麻木,是整个医院无法驱散的气息,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在这里也让人有刻骨铭心的感悟。
陶女士今年40多岁了,她的母亲曾经是个生性要强的女人。
家庭和事业曾经都被她经营得有条不紊,如今却全身上下都被插满了管子,昏迷不醒地躺在病床上。
刚进医院时医生就告诉陶女士,她的母亲时间已经不多了,多则两三个月,少则随时随地都会离开。
老人家是在进医院的第十九天走的,医生说走得很安详很宁静,这让陶女士的内心好受了许多。
陶女士的父亲是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混乱,原本有母亲悉心照料,真正的少年夫妻老来伴
没想到“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随着父亲病情的不断加重,母亲也被癌症击垮。
陶女士既要看护不时发病的父亲,又要操心被病魔摧残得奄奄一息的母亲,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她的精神濒临崩溃,只能把父亲送进养老院。
父亲看似糊涂,又似乎什么都明白,在去养老院的路上不停掉眼泪,在得知妻子去世的一刹那,更是嚎啕大哭。
相对于陶女士的母亲,王先生父亲的离去才是遗憾。
王先生今年只有28岁,是家中独子,正处于年轻人打拼事业的阶段,因此还没有组建家庭。
他的父亲早年患有直肠癌,当时手术还是很成功的,没想到18年后复发了,而且来势汹汹。
只有50多岁的父亲躺在医院与病魔殊死搏斗,看起来枯瘦如柴,就像70多岁的沧桑老人,他的母亲又在去医院途中出车祸骨折,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这让王先生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雪上加霜。
得知妻子出车祸但性命无忧,王先生的父亲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
他放不下与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更放心不下还没成家立业的儿子。
但在这特殊的环境,他只能学着放下,只是不愿意在医药费上多花钱,不想给妻儿留下太多经济负担。
陶女士和她的父母,王先生和他的父母,他们的身上有无数人的影子。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死亡是所有人都逃不脱的归宿,不同的只是,有人无疾而终有人病痛缠身。
医院,既是生门也是死门。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要想的太多贪的太多。
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身体健康家人平安才是最大幸福,尽量过好每一天,无论生命长短,就是过好了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