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菲关系近来备受瞩目,随着菲总统马科斯的政策调整,各方关注着是否会升级为冲突。然而,要了解这一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系列事件,从中窥见复杂的内外因素。
菲政府方面,除了已经采取的外交措施,还有一项备受关注的提案。参议员艾斯古德罗提出了拨款一亿比索用于在仁爱礁建造“堡垒”的提案。尽管他未明言“造堡垒”,但这一提案的背后是改善士兵居住条件的考虑,特别是考虑到仁爱礁上破船的现状。菲政界有不少人支持这一提案,其中包括艾斯特拉达之子、参议员晶贵·艾斯特拉达。他的支持也意味着对中方之前所称的承诺产生了争议。
菲律宾军方则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针对中国公民的行动以及切断与中国的海上通信。这一态度显然表明,菲律宾军方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尤其在对华关系上表现得坚韧不拔。
然而,就在外界对中菲关系走向产生担忧之际,菲政府发布了《2023至2028年国家安全政策》,将台海冲突风险列为“主要安全担忧”。这一政策明确表示,任何台海军事冲突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菲律宾,因为台湾岛上有大量菲律宾人。这表明菲政府希望避免与台海冲突有关的问题,强调了一个中国政策。
此外,菲律宾与美国的关系也引人注目。尽管美国是菲律宾的盟友,但在台海问题上,菲律宾似乎未能与美国协同行动。这种现象使得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显得犹豫不决。在这个关键时刻,东盟成员国站了出来,发表了支持中国维护南海稳定的声明。
东盟对菲律宾具有重要的贸易关系,因此东盟的声音在菲政府中具有一定权威。一些东盟成员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表示支持中国的行动,这表明在南海问题上,东盟内部存在分歧。越南副总理陈流光甚至专程访华,强调了越中友好关系和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这显示出东盟内部也存在不同立场。
总结而言,中菲关系的发展取决于菲总统马科斯的决策,他需要权衡家族利益、东盟对菲律宾的影响以及国内不同派别的观点。希望他能够做出有利于南海局势稳定的决策。最终,无论中菲的关系如何演变,都需要继续关注并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避免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