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开始摆烂,大肆进口俄天然气,没了管道用船运,却发现价格比中国贵一倍。欧盟为何开始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欧洲天然气价格为何远超中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进入2023年后,欧洲基本上很少讨论天然气的话题,到底是天然气供需问题已经解决,还是说这件事情背后有什么隐秘?
日前,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援引原材料信息提供商克普勒公司的数据,报道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2023年的前7个月里,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购入了2200万立方米的船运液化天然气,价值53亿欧元,这比2021年同期,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前一年,还要多40%。
侧面印证这一消息的是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自今年年初以来增长了数个百分点,而且俄方还专门强调,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继续在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被购买。
众所周知,在欧盟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中,就明确写了对俄罗斯能源的出口禁令,但是即便是在去年,一些欧盟成员在能源短缺压力之下,还是不得不偷偷进口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因为通过货船运输,可以通过港口中转,并根据情况更换旗帜,这样的运输方式还是比较隐秘的。憋了一年的欧盟,到了今年却是到了“无所畏惧”的程度。
有意思的是,西方政客在公开表态中,基本都是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例如西班牙副首相兼生态转型大臣特雷莎·里韦拉声称,这种情况简直就是“荒谬”,并呼吁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实施禁运。
但尴尬的是,西班牙恰恰就是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最多的欧盟成员。数据显示,西班牙进口了750万立方米,而比利时进口了700万立方米,是仅次于中国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第二和第三大买家。而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则是以410万立方米的进口量,成为今年以来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最大外国公司客户。
欧盟之所以会这般“口嫌体正直”,当然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俄罗斯天然气目前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禁用俄罗斯天然气后,欧盟不是没有尝试从其他渠道购入,例如与卡塔尔签署能源协议,或是布局北非,或者通过美国来补足需求,但这些渠道都有两个问题,要么是价格太贵,要么就是体量不够。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在2021年,美国对欧洲出口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每立方千尺是7.23美元,去年大幅增加出口后,价格却涨了76.5%,来到了12.76美元的单价。
即便如此,美国的天然气依然只能占据欧洲天然气进口量的40%,如果要保证供需,并有一定战略储备的话,欧洲必须获得全球约70%的现货天然气供应。
因此,欧盟最终吃俄罗斯的“回头草”,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而美国显然对此也心知肚明,在这则消息爆出来之前,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却又给欧洲脆弱的心脏上又捅了一刀。
日前,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提交了一份2026年经济展望报告,其中明确提到了未来3年,即2024至2026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至各个国家的具体价格。
报告中给出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出口到欧洲和土耳其的管道天然气价格目前是每立方千米501.6美元,并计划在明年降到481美元,但同期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却是每立方千米297美元,几乎只有欧洲的一半。
要知道在以前,中国包括很多亚洲国家,进口天然气都存在溢价现象,这就是因为亚洲国家进口天然气普遍需要加上海运成本,而欧洲却主要是管道运输。
如今俄罗斯与中国大力建设天然气管道,欧洲的北溪两条管道却接连被炸,情况就这样反过来了。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如此之低,也是存了拉拢中国的心思,俄罗斯即便是在能源领域让利,但是在其他经济合作领域,中国为俄罗斯带来的发展好处也是不容忽视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印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就与俄罗斯达成了低价进口石油的协议,印度不仅满足了国内的石油需求,还大量出口石油到西方,赚得盆满钵满。
而俄罗斯不仅需要印度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武器,因此俄罗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在能源出口上让利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不过我们也看到,俄印的能源贸易在今年出现了一些小波折,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的卢比占着俄罗斯的外汇却用不出去,让俄罗斯有些不满,但同样采用本币交易的中俄贸易,却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就是货币带来的贸易优势,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直观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