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晚年苦不苦,要看六十五。”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确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一个人的人生分成了八个阶段。他认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会面临不同的任务。
而且,面对不同的人生阶段和身体状况,人们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这些都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中,65岁以后属于成年后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人在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
人们的体力会大不如前,记忆力也会出现衰退,听觉、视觉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不仅如此,由于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产生一种绝望感,同时也会对死亡愈发趋紧而产生恐惧感。
因此,从这个年龄开始,人们也就步入了老年时代。在这个阶段,人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此来和那种绝望感和恐惧感进行对抗。
并从中获得一种完善感,不要让自己陷入恐惧、失望和厌恶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65岁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龄。一旦开始进入这个年龄,人们就应该审视自己的人生。
从这时开始,如果你不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那么你的晚年就很有可能会面临吃苦的困境。
第一个条件: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
在65岁的时候,一般人都已经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父母把儿女抚养成人,儿女也就应该为父母年老后的生活负责。但是随着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以及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由儿女给父母养老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了。
只有在一些中产阶级以上的比较富裕的家庭里,儿女才拥有足够的能力负责父母的养老问题。
否则,在经济实力一般的家庭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只能依靠国家发给的退休金以及自己的积蓄生活。
因此,对老年人来说,是否能够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们的身体比较健康,那么他们就可以从这笔钱里拿出一部分出去旅行,走遍我们国家的大江南北,甚至还可以去国外度假,看看外面的世界,把年轻的时候没有经历过的经历过一次。
如果他们的身体没有那么健康,他们还可以利用这笔钱给自己治病。
在子女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给自己治病或是子女不愿意花钱给自己治病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底气给自己进行治疗,还可以请护工照顾自己。
总而言之,在经济实力足够强大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老年生活是比较幸福的。他们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有权力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否则,很多老年人老了以后都要看子女的眼色生活,这种老年生活是非常憋屈的,会让老人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