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动荡,党和国家不少重要领导人遭到错误批判,有的甚至含冤离世,有如刘少奇、彭德怀等人。
要说这些开国功臣尚且无法在动乱中保全自身,就更别提那些在解放后投向新中国的原国民党友人们,他们纷纷遭到林彪集团及“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即便身处旋涡,不畏强权与淫威之人犹在,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与毛主席有着非比寻常的情谊,人称“和平将军”,有着异于常人的忠心与勇气,正是张治中。
1967年国庆节,张治中拖着病体坚持来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本可以不来的他,只为和毛主席说上几句心里话。
当天,坐在轮椅上的张治中看到步伐矫健的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说道。
“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现在被打倒的干部不止百分之五了吧,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们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
听到这,只见毛主席笑着回应道:
“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
随后,张治中缓缓站了起来,可他没有再与毛主席交谈,整个人看上去闷闷不乐,没想到,这竟然是两人最后一次会面。
在很多人看来,前面提到的简短交谈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殊不知,在当时那人人自危的大环境下,敢对毛主席如此直谏的人少之又少,而张治中的可贵之处远不止于此。
建国初期,毛主席常将他称作“三到延安的好朋友”,别看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却从未参加过反共战争,还一直主张国共合作,重庆谈判期间亲力亲为保证毛主席安全、三到延安都是力证。
北平和谈破裂后,毛主席与周总理竭尽全力将张治中留在北平,避免张学良的悲剧在他这里重演,从那之后,张治中的人生便与新中国紧密相连,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源于此,他在建国后交往最深的便是毛主席和周总理,20年的时间里,张治中曾多次向毛主席进忠言。
比如,当年酝酿和讨论国家名号问题时,张治中建议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毛主席的采纳,敲定国旗图案的关键时刻,还是张治中的一席话让毛主席及众人认定选用五星红旗为国旗。
再比如,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得知毛主席不准备讲话后,张治中千方百计展开说服。
“这次人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您是国家主席,开幕时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
虽说毛主席直到开会前都在拒绝讲话,可在开幕式上,他还是来了一番高谈阔论,一度成为美谈。
在毛主席及周总理眼中,张治中才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者,他从无私心杂念,只要可以推动中国和平事业,他情愿肝脑涂地。
就在他踌躇满志地决心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奉献全力之际,十年动荡来袭,让这位久经沧桑的爱国将军始料不及,即便如此,他还是坚信毛主席及党中央自有分寸。
虽说周总理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千方百计保护着张治中,可他的生活还是被红卫兵一度搅了个天翻地覆,对此,他曾无比遗憾地说过。
“今后若干年,这必将是一个大笑话!”
此时再来看周总理与张治中的情谊,即便周总理自己已经被文革风波搞得彻夜难眠,还要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他依旧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张治中做出努力。
“张治中是我们党的好朋友,他曾经三到延安,重庆谈判期间亲自接送毛主席,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做出了贡献!他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敌人!”
因为这些难得的庇护,张治中在十年动荡中避免了残酷的迫害,可他的精神还是在前所未有的疾风骤雨下很快垮了下来,常常整日里坐在轮椅上一言不发。
在那晦暗的岁月中,张治中几乎每晚都要问儿子张一纯外面的形势,还会关心谁被打倒了,谁被抄家了,在听闻彭德怀、刘少奇被打倒后,他都曾给毛主席写下亲笔信,周总理出于对他的保护将其压了下来。
面对越发动荡的局势,张治中变得越发忧心如焚,回想自己与毛主席及我党多年交情,他自觉心中有好多话要对毛主席说,自己必须尽到一个诤友的责任,最后提醒毛主席。
源于此,也就有了前文提到的他与毛主席的天安门会面。
从那之后,张治中的身体变得越发不济,对此,儿子张一纯有着清晰的回忆:
“父亲主要是长期对‘文化大革命’不理解。他没有什么很严重的病,只是长期不愉快,一直不舒服!”
无论当初毛主席是否将张治中的话放在心上,这位“和平将军”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始终都是沉甸甸的,根本不可能被宵小之徒轻易撼动,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毕生都没有参与过任何派系之争的大国领导人,没能看到阴霾散去的那一天。
1969年4月,张治中溘然长逝,林彪江青等势力不许党中央为他设立灵堂、开追悼会,即便如此,周总理还是顶住了压力,体体面面送了张治中最后一程。
如今回看,最后一次会面时,张治中对毛主席发出的那句疑问,同样是对新中国未来的深深担忧,他的这份殚精竭虑、忧国忧民才最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文革”风暴中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_杨飞》
《“和平将军”张治中留在北平以后_王中天》
《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的一生_向晓芳》
《毛泽东与张治中_韩广富》
《张治中_最后岁月直谏毛泽东_周海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