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苏州二手房市场呈现出成交量下滑、挂牌量持续增加的明显特征,二手房挂牌量已飙升至20万套。这一现象背后,是一轮房地产政策的激烈调整,各地纷纷响应国家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形成了一股“救市”的势头。
8月9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第3条提到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一政策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各地将因地制宜地调整限制性房地产政策,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具体措施包括购房补贴、房票安置、购房团购等,以及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贷款“认房不认贷”等政策。此次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苏省政府首次公开表态,为楼市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不仅如此,各地级市也在不断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
南京市早在去年8月就提出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即在贷款结清后再次购房时,仍然按首套计算,最低首付比例降至3成。这一政策曾经推动了南京的楼市,释放了需求。然而,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苏州的楼市也受到了经济下滑的压力,成交量急剧下降。
今年上半年,苏州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近7成,但从3月开始,成交量逐渐下滑,到了6月,市区二手房成交量仅剩下4925套,较3月最高峰下跌了近4成。市场人士指出,成交量下滑、挂牌量增加,已经成为当前苏州二手房市场的鲜明特征,投资客谨慎入市,仅靠刚需需求,苏州楼市难有起色。
与二手房市场相似,新房市场也呈现出滞销的迹象。7月,苏州新房成交下降了48%,同比下降了48.55%,创下了近3年来的新低。全年累计,苏州新房成交同比下降44.19%。南京的楼市也不乐观,从3月开始,新房成交逐月下降,7月新房成交跌破了3000套,达到了近年来的新低。
南京的新房库存量也呈现增长趋势,需要12.9个月才能完全消化,而二手房库存量更是高达17.6万套,局势严峻。
在楼市陷入低谷之际,江苏省政府着手推动新一轮的“抢人”计划,几乎零门槛的落户政策成为亮点。
该政策将取消南京、苏州市区的落户限制,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力图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同时,南京、苏州市区将完善积分落户政策,重点考核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以及不同区域的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分类制定落户政策。这一政策也意味着,包括无锡、南通等其他11个地市也有望进入零门槛落户时代。
总结而言,江苏楼市的现状不容忽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市,包括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