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房地产是经济的一根重要支柱,与民生息息相关,备受高层和民众的关注。

近些年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不断加码,给飙升的房价按了暂停键,可疫情的这几年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现象:

房价开始下降,但一二线城市,房价还是很高,购房压力山大;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房企库存积压。

与此同时,众多房企深陷债务危机,导致延期烂尾。

面对楼市的现状,不少人开始好奇,它会不会继续走下坡路?购房者又该如何应对?

一、如今的楼市,供需关系已然变化

过去,受到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大规模拆迁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购房需求膨胀。在此期间,开发商毫不犹豫地“借钱”抢地盖房。

至此,房地产迎来20年的迅速发展期,房价也涨到极高地步。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镇化率趋于饱和、住房政策的收紧,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曾经那种抢房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17.94亿平方米,到2022年直接降到13.58亿平方米,下降超过24%,如此大的下降比例是从未出现过的。

另外,202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4%。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购房需求在降低,即便是刚需住房,在过高的房价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综上所述,过高的房价、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已经让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发生变化。

二、房企辉煌不再,深陷债务“危机”

采取高杠杆、高周转、高扩张的模式拿地盖房,这是众多房企的惯用手段,它们也因此背负巨额债务。

2020年,国家提出“三道红线”监管制度,即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不得低于1倍,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70%,净负债率不能超过100%。

可在现实情况中,想要完全在“三道红线”之下很不现实。

根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资产负债率在60%~70%的房企占14%,负债率在70%-80%的占比25%,资产负债率大于80%的占比29%。

在房地产势头正猛的时候,房企还能把控好一切,可当房地产走下坡路时,各种麻烦就会接踵而来,恒大、碧桂园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今,房价在降,而且还卖不出去,房企的资金面临很大的挑战,不少房企都开始减员、缩减项目。

三、谋利困难,炒房客大量退出

房地产高速发展期,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商机,拿出全部闲置资金,甚至不惜贷款借钱,将大量资金押宝在房地产,以谋取高额收益。

在那个阶段,进入市场越早,往往越容易从中获利,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的,他们不仅拿到了收益,也在房价上涨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今时不同往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政策限制了炒房客的购房能力,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逼得越来越多的炒房客退出市场。

四、楼市寒冬,房价将出乎意料

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房企深陷债务危机、炒房客退出房地产市场,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转折点,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

现如今,房贷利率降低,多地陆续放宽或解除限购政策,还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认房不认贷、现房销售等政策。

这些政策确实起到刺激需求的作用,但却无法改变房价高的本质,因此,刺激需求只是暂时的。明年起,楼市将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1.房价全面下跌

房企资金出现问题,手里握着大量没卖出去的房子,降价出售成为解决资金问题为数不多的选择。

与此同时,由于二手房和新房之间的竞争、投资购房需求减少等因素,房价进一步降低。从整体上来看,二三线城市受到人口外流的影响,降价幅度会更大些。

2.房地产投资下滑

房企靠房吃饭,但面对如今的大环境和自己债务问题,它们开始缩减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21年初~2022年底,房企的开发投资在不断降低。

房企尚且如此,更何况投资者。房企爆雷、房价降低而且不见上涨希望,房地产这个往日的投资香饽饽让不少投资者避之不及。

五、面对现在的楼市,我们该如何应对?

现在的楼市没有了往日的荣光,我们作为普通购房者,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

如果买房是刚需或者是为了改善当前的住房条件,那未来房子是涨是跌并不是购房时考虑的首选。

目前,房价在降,还有众多购房的利好政策,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购房时机。在购房时,不单单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需求,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

2.对于投资者

现在还是有人对房地产市场抱有希望,认为未来的房价会继续大涨,如果能够抄底,肯定能赚一笔。

有这种想法的还是稍微冷静些,我国的房价已经很高,现在降低也只不过是逐渐回归到它本该拥有的价值上。而且,国家好不容易压住房价上涨的势头,怎么可能再让它猛涨。

写在最后:

房地产在过去的20年里发展迅速却并不健康,因此积累不少问题,当前在政策和市场的作用下,这些问题的副作用逐渐出现。

与迅速发展期相比,明年的楼市将迎来寒冬,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寒冬或许才是真正健康的发展。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