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9.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10万人同时观看;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大兴安岭爆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熊熊大火席卷大兴安岭的各处林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紧要关头,国家迅速开展扑火行动,5万8千余名军人、警察、人民群众组成的灭火大军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与凶猛的大火展开殊死搏斗。

经过灭火队员将近3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大兴安岭火灾终于被彻底扑灭,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

这场“灭火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家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更离不开始终奋战在救灾一线的战士们,他们都是新中国的救火英雄。

而笔者要讲述的王天平,正是这些救火英雄中的一员。

一张老照片记录了感人瞬间:包括王天平在内的解放军小战士们蓬头垢面,满脸黑灰,他们衣衫褴褛,拿着冰凉的馒头往嘴里咽,若是不了解实情的人看到这张照片,还以为他们是一群流浪汉。

可实际上,他们是始终奋战在救火一线的人民子弟兵,正是一个个像他们这样蓬头垢面的救火英雄们与大火殊死奋战,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火灾才能如此迅速的扑灭。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中华民族成为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之原因。

所以,像王天平这样的英雄,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更何况那个年代的解放军战士在退伍后找工作本来就有优待,所以王天平的未来可谓一片光明。

然而让王天平意想不到的是,因为人性之恶,他的后半生竟然悲惨至极。王天平于社会的泥泞中挣扎28年,最终找寻到真相,却让他感到发自内心的悲凉。

一、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王天平出生于河南长垣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文化水平不高,但都老实善良,过日子守本分。

受限于家里的经济条件,王天平很早就从学校里辍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王天平性格憨厚,踏实能干,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王天平没有特别大的志向,但年纪轻轻的少年,怎会想一辈子待在黄土里?他在心中也想去外界的世界看一看,闯荡一番,干出点事业来,让自己的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只是由于没有文化,也没有学历,王天平知道自己的想法很难实现。

不过有一天,王天平从田里干完农活收工回家,看见村口贴出了横幅,还聚集了一大帮人。王天平走上前去,才知道原来是征兵开始了,村里在号召有志青年参军入伍。

新中国一向有参军光荣的传统,在农村里,谁家要是出了个当兵的娃娃,家里长辈都觉得脸上有光。

王天平所在的农村自然也不例外,在“一人入伍,全家光荣”等口号的激励下,各家各户的适龄青年开始踊跃报名,大家都想成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王天平正是十几岁的年纪,心中满腔热血,部队是他心向往之的地方。于是王天平在和父母商谈后,到报名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开始还担心自己没上过学,肚子里没有墨水,比不上那些有文化的人,害怕自己被淘汰下来。

但是让王天平没想到的是,由于他从小就在田里干农活,体格健壮,长相端正,家里人也清清白白,所以很顺利的通过了各项体测和审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当王天平胸佩大红花,在乡亲们羡慕和尊敬的眼神中离故乡越来越远时,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嘱托,部队的期望。

来到部队以后,吃苦耐劳的王天平很快就适应了军旅生活,他训练刻苦,性格老实憨厚,和战友们都处得来。

而就在王天平入伍的次年,这位刚刚褪去新兵身份的战士迎来了他人生的重大考验:大兴安岭大火。

大火席卷了林场,已经有不少百姓葬身火海,中央迅速从军中抽调精兵强将,和救火干警等组成数万人的救火大部队,向大兴安岭的火场进发。

王天平和战友们也奉命前往,他们迅速赶往火灾外围,开始不分昼夜的砍伐树木,搞出隔离带。

王天平和战友们知道自己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他们没有任何抱怨,带着简陋的设备就投身到救灾中。

经过艰苦奋战,王天平和战友们成功清出一条隔离带,确保大火不会再向这个方向继续蔓延。尽管没有身处火灾一线,但空气中飘来的黑灰,砍伐树木的木屑和地上的泥泞还是沾满了他们的全身。

战士们顾不得洗澡,疲惫的他们坐在树木上,就着水啃着生硬的馒头。连长觉得这一幕值得纪念,于是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王天平和战友们尽管没有立下奇功,也不是这次救灾中最重要的人,但他们为保护人民安全,扑灭大火立下了功劳,他们同样是救火英雄。

二、

不过王天平不在意这些,在解放军战士们看来,这些是身为人民子弟兵的他们应当做的。

从火场上下来后,王天平继续着自己的军旅生活,训练、吃饭、睡觉,再训练,这些是王天平每天的日常。

但王天平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枯燥,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就到了他退伍的时候。

在部队服役三年后,王天平按照规定办理了退伍手续,他告别了战友,离开了自己待了三年的军营,准备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按理来说,王天平有过救火的经历,又在部队中服役过,按照当时的规定,王天平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甚至还有机会进入事业单位。

所以王天平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他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而王天平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到自己的档案。

工作人员告诉王天平,他的档案已经从部队调到户籍地,王天平于是回到家乡,兴冲冲的前往民政部门和档案馆,准备调取自己的档案。

然而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王天平犹如遭受晴天霹雳一般:“你的档案丢了,找不到了。”

“我的档案怎么会丢了呢?”

王天平向工作人员问道,他没上过什么学,也不懂档案管理的流程,但他知道自己的档案一直都好生生的,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丢失了呢?

工作人员只说不知道,便没有再理会王天平。

王天平从档案馆里失魂落魄地离开,他不信邪的又坐车赶往服役部队所在地,向当地的工作人员询问,对方确信他的档案转回到了户籍地,已经不在这里了。

王天平再次回到户籍所在地,但是依旧找不到自己的档案。

一开始工作人员至少还会见王天平,只是说他的档案找不到了,让他自己想办法,等王天平去的勤了,对方干脆不再接见他,让他吃了好几个闭门羹。

几个月过去了,王天平仍旧无法接受档案丢失这个现实。

要知道档案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王天平不光无法证明自己参过军,救过火,就连自己的身份都说不清楚了。

其他像王天平一样身份的人在退伍后大多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有的还进入到了机关单位中,可王天平别说铁饭碗,就连一份正经的工作都找不到。

不论哪个正式单位,都会索要王天平的档案,可王天平给不出档案,只能说自己的档案丢了。单位自然不会相信王天平的说辞,结果王天平找工作屡屡碰壁。

为了生存,王天平到工地里工作,因为只有这些活不需要档案。

三、

在这期间,王天平还与一位女子相识并结为夫妻,两人生下了一个孩子。

尽管有了圆满的家庭,但王天平的生活依旧艰难,先不说工作的劳累,他的妻子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当初结婚的时候,王天平向妻子保证自己一定能找回档案,换一份工作,自己的档案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孩子。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天平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却都石沉大海,他的档案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久而久之,工地里的一些人甚至开始质疑王天平,认为他满嘴谎话,编造自己参过军的经历。

王天平再次来到档案馆,向工作人员质问自己的档案问题,但这一次对方彻底不耐烦了,直接将王天平赶了出来。

妻子见到这番景象,心凉了半截。同享福容易,共患难却很艰难,妻子可以陪着王天平过苦日子,那时生活还有盼头,她相信自己的丈夫总有一天能找回身份。

可是当她看到相关部门拒不受理丈夫的申请后,心中的希望破灭了,她不愿意继续跟着王天平过这样的日子,也不想因为档案的事情影响孩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王天平最艰难的时候,他最亲近的妻子和女儿都离他而去。

王天平不舍自己的妻女,他尝试过挽留,但是当妻子质问他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的时候,王天平无奈的低下了头。

妻女离开以后,陪伴在王天平身边的只剩下了年迈的老母亲,若不是还有母亲需要抚养,王天平寻死的心都有了。

成为孤家寡人的王天平在繁重的工作结束后,总会喝闷酒,他的生活已经彻底失去了希望,档案丢失给这个本来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毁了他的一生。

每天失眠时,王天平都会思考着一个问题:自己的档案到底去了哪里?它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失踪?

距离王天平退伍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曾经精壮的小伙子如今成为了无精打采的中年人,繁重的生活压力让只是中年的王天平饱经沧桑。

四、

2018年的一天,王天平突然看到一则新闻:女大学生被人冒名顶替,对方假冒她的身份上大学找工作。

这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大新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王天平看到这条新闻的那一刻大脑就像触电了一样!

我的档案是不是也被人冒名顶替了?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