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莫言:那些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人祭拜的人,往往有这3个追求,很多人不知道!

小区一位老人去世了,他儿子没设灵堂,没收礼,没披麻戴孝,没做法事,也没有通知任何亲戚朋友,直接打电话给殡仪馆,车来了以后,就是叫了几个堂兄弟帮忙把父亲棺材抬上车拉去火化。然后把骨灰盒撒在海里葬了,没用一天时间就全办好了。

这位老人90岁高龄寿终正寝,生前是审计局的一位老干部,儿子也在审计局工作,平时为人非常低调。

俗话说:“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拼事业,拼金钱,拼豪车,拼豪宅,却忘记拼一拼孝道了。

网络上有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些不留骨灰,希望将骨灰撒大海的人,到底有什么心理呢?

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的原因令人心疼。传统的人都强调备极衰荣,讲究死后所办丧事极尽隆重。

然而有一个高赞回答却极为扎心又通透:“人都走了,无论骨灰是否埋葬在墓地当中,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人走了,过几天就会被遗忘,有无墓地,貌似没区别。”

晋陶潜 《饮酒》诗之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唐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纵然夜夜灯如昼,也是人死如灯灭,万念皆俱灰。

其实,那些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也不求后人祭拜的人,有这4个追求,才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一、生前得不到自由,归去后要有自由。

闻涛而眠,枕浪而息,鲜花相伴,海风送拂。

海葬,作为一种新型的殡葬方式,正出现在更多人的选择里。

为什么人们开始选择海葬?

烟台的李先生表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的公墓购买后不是永久的,以后到期了还需要续。但以后如果离开故土,那就会存在无人照料墓地的问题。二是经济条件不宽裕, 海葬是免费的,当地政府还给两千元的补贴。

我们的生命起源于水,起源于大海,水滋润了我们的生命,水创造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回归于大海,可能是一种幸运。

王先生曾表示:自他记事以来,爷爷、父亲、母亲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从未有过真正的自由和洒脱,包括他自己现在也是如此,他很向往面朝大海的自由。

其实,当一个人活通透了,万事万物都回归简单,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死后不留墓地、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大办丧事,一把灰撒向大海,自己洒脱自由,子孙后代也省去很多麻烦。

二、看透了“一场空”的人间真相。

有这么一首《空空诗》: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有人曾评价《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荣华富贵享尽,悲欢离合历尽,人生,终是一场空。

人活到最后,就会领悟“一场空”的真相。尘归尘,土归土,不管富贵还是穷困,这是人人都逃脱不了的命运。

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坟头都长满了杂草无人修理,如果坟墓前没有墓碑,后代几乎就没人记得你是谁了。城市中的墓地后代儿孙都未必生活在原来的城市了,都很忙未必回来为你扫墓。

一片无人纪念清扫的墓地,除了尽显凄凉别无他用了。

三、墓地太贵,堪比房地产,让人不得不活透。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说:父亲原来租放骨灰盒的地方要拆迁,只能自己买墓地,可是他最后挑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还花了16万元。

曾经就有人调侃:墓地贵过房价:“住不起”,也“死不起”。

曾有媒体探访了北京周边的公墓。以昌平为例,最便宜的公墓4-5万元起不等,贵的14万元起。在昌平的天寿陵园,一套双穴立碑墓地起售价高达42.98万元。

如果要简单描述一下中国目前的墓地经营状况,“房地产+出租车牌照+限购”,无疑是一个恰当的比喻。

谁也不能否认,相对于中国人的收入,墓地的价格太贵了。

有人说,生于此、葬于此,是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热爱的最基础的逻辑。

这也只是对于买得起墓地的人来说的,有很多不留墓地的真实原因是买不起墓地。


人活着为了体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为了弄明白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人,一定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余生,努力做一个活的精致的人,过有品质的生活。

有人问,什么是品质生活?相信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答案。

知乎上有人回答说,比如你的发型、衣服、鞋子都是精心搭配,和出席的场合高度吻合,这样你就会觉得悠然、自信、美好,这样的生活就是高品质的。

我们不难发现,高品质的生活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

真正精致的生活不是东西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人活着,总要有一些小确幸犒劳自己的辛苦劳累。

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并不是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都隐藏在衣食住行的小事中,内心的满足感是最好的养身。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