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259期。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永贵同志,向党中央递交了辞职申请。陈永贵辞职有历史原因,跟他的个人特点和功过密切相关。对于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而言,辞职并不一定是终点;而在组织层面,也需要做出妥当的安排。陈永贵卸下主要领导职务前,小平同志亲自做了他的思想工作。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永贵的辞职报告,主要是其秘书代写的。邓公约谈了陈永贵,两人并排坐在沙发上,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沟通。小平同志拧着手中的烟,语气不急不缓:永贵同志,你是有30多年党龄的人。我们在工作中都会有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如果跟组织的决定相冲突了,可以保留;但不能不服从大局,这是党的纪律。陈永贵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小平同志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对陈永贵说道:一个合格的党员,应该做到能上能下。红军时我就被“打倒”过,建国以后更是被打倒了两次,对此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但不管谁领导党和革命、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能约束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利境遇,就去搞非组织行为,从来没有反对过中央;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再出来工作。邓公的这番话还是令陈永贵信服的,他没有提出什么意见,继续听着。
在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收到不少检举信,对陈永贵的一些做法表达不满,内容不限于他主管的农业生产领域,陈永贵在那段时期对部分干部的态度,也引起了争议和批评。邓公最后对陈永贵讲:不是要求你非得像我那样去做。你的问题,你能认识到多少、改正多少都是可以的。这些都属于内部矛盾,我们随时可以交换看法;但接下来如果你搞非组织活动、反对中央的话,那就不是内部矛盾了,就要像对待“那几个人”一样,用党纪国法的方式。你明白吗?
小平同志的这番话,震慑力很强。陈永贵马上表态:保留个人意见,遵守党的纪律,不搞非组织活动。关于陈永贵的后续生活,后来邓公做了如下指示:永贵同志身体不好,要在北京提供住房,按照退休副国级干部的标准给予保障;住处配备秘书,专门为其解读中央文件和机关报刊。邓公在1981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开诚布公地评价道:陈永贵本来是出色的基层农业干部,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但硬要弄到国务院当副总理,是让他受罪。
其实在陈永贵辞职前,内心有不小的顾虑。他曾经反对邓公等老干部复出,在1978年邓公成为事实上的党中央领导核心后,陈永贵又对改革开放国策颇有微词。他担心自己被严肃对待,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退休后的陈永贵感到释然,他对后人说:小平同志是好人啊,没有把我关起来,还管我吃管我住。1986年3月,72岁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病逝于首都北京,骨灰没有进八宝山,而是安葬在山西昔阳虎头山。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