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一群年轻人在寺庙里排队上香,然而,财神殿门前排起几十米的长龙,姻缘殿和送子观音殿却寥寥无几,门可罗雀。
就连安置祈福的吊牌,“前程似锦”一栏爆满,根本放不下,全都挤在一起,而“早生贵子”一栏却稀稀散散,屈指可数。
在财神殿长跪不起,对姻缘树爱搭不理,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被喜欢的人看到,而是被财神爷眷顾。
甚至有人调侃月老,能不能把他的姻缘线和财神锁死。
由此可见,对于要面包还是要爱情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前者。
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只想工作挣钱,是很多90后、00后忠贞不二的选择。
据统计,我国去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也就说,我国首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以前的人害怕“香火断绝”,没有人传宗接代,即便国家倡导计划生育,依旧有人偷偷摸摸生下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
现在倒好,国家放开二胎、三胎了,老百姓们却不愿意生了,这是为何?
☾↢ 娶不到,嫁不了↣☽
其实很多人不婚不育,并不是他不想结婚生孩子,而是因为现实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的单身人士数量已经达到了2.4亿,其中有3800万的剩女,剩男数量更多。
这种男女比例的失衡,严重影响结婚率,这种现实问题无法解决。
而这些剩男剩女之所以被剩下,也不仅仅是因为比例失衡,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在某节目中,一女士自认为貌比西施,工作好家世也好,以这条件足以匹配帅气多金的对象。
以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不再被人们认同,选择一个上进有实力的丈夫,后半生才更有保障一点,毕竟人人都想越来越好,这无可厚非。
但他们应该意识到,帅气多金的人会有更多的选择权。有的人会要求女方“三无六有”。
也就是无弟弟、无公主病,长辈无疾病,有稳定工作、有颜值、有人品、有责任、有孝心、家长有退休金。
错误的择偶观,导致很多人被剩了下来,而还有的男性家境不好还不努力,高不成低不就,更容易被相亲市场淘汰,自然也不好找对象。
☾↢ 追求自我价值↣☽
今年2月,上海一对80后夫妇提前退休,引起了全网的轰动。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才40多岁,就没有了工作烦恼,二是他们丁克,一生不打算要孩子,三是他们银行里有300万存款。
有房有车却没有贷款,基本没有生活压力。当事人也表示,他们收获了自由,失去了烦恼,每天过得都很快乐。
夫妻两人的生活开支,最多的一天一千,最少的一天一分钱不花,平均一个月也就6千左右,而工两人预计每个月理财收入就高达1万元,足够两人用到约70岁。
这样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有人赞同,也有人否定。
但活在当下,确实是越来越多人的人生信仰。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以前的人,只讲究吃饱喝好,丰衣足食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的生活只有一亩三分地。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却完全不一样,因为成长背景不同,他们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见识到了更丰富多彩放到世界,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化。
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他们想要成功,在事业上做出一番天地,以此来争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金钱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至于爱情和婚姻,那都是别人给的。
爱会消逝,婚姻会遭遇背叛,唯独事业,你只要忠于它,它就会给你源源不断的回报。
这种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城市的年轻男女当中,他们想要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在他们眼中,结婚生子都是次要的。
☾↢女性事业心觉醒↣☽
还有一种思想觉醒,也是影响生育率越来越低的一大原因,那就是女性思想的觉醒。
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家里有女孩的,很多一到适婚年龄,就会被父母安排相亲嫁出去。
社会也普遍流传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观,很多女孩便认为,她们这辈子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上大放异彩,她们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女性的天地从此以后,不再是丈夫和孩子,她们也可以追求事业,自己挣钱自己花。
夫妻俩都去忙工作了,谁还有时间生孩子呢?
在婚姻中,女性怀孕生子,很难同时兼顾工作,所以他们排斥催婚催生,有的父母很是着急,但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变得佛系。
☾↢ 佛系老人↣☽
以前的老人们,一说起家长里短,三句话两句离不开孩子,生儿子、抱孙子是很多老一辈的人秉持了一辈子的观念。
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他们会说:“你看隔壁老王,人家都当爷爷了,你连个对象也没有。”
该生娃的时候不生娃,他们会说:“趁我们还年轻,还能帮你带带孩子。”
可现在眼看着催不动了,他们又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他们也放弃催促,选择了“躺平”,唱歌跳舞,旅游健身,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没有儿孙绕膝,也能够过得充足快乐。
思想上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还是有引导改变的可能,然而现实的压力却是不可更改,无法逃避的。
很多人不婚不育,都是因为实在承受不起现实压力。
☾↢ 不愿降低生活质量↣☽
现在的人结婚,要求“一动一不动”,“一动”就是车子,“一不动”就是房子。
买车买房就像以前的结婚三大件一样,成了默认必需品,而一辆代步车最少得10万起,一套精装房就要几十上百万。
在父母的帮衬下,很多年轻人还是可以完成这两个前提条件的,但车贷和房贷的压力,依旧在他们身上。
这就导致年轻夫妻迟迟不敢要孩子,或者生了一个后,不管男孩女孩,坚决不再生二胎。
除了贷款压力大,还有一点,那就是养育孩子花销也大。
以前的孩子,饥一顿饱一顿也能很好长大,可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从小锦衣玉食,还要培养兴趣爱好,有的还不止上一种兴趣班。
更别说,还要带孩子出去旅游看世界了,养好一个孩子,处处都要花钱,所以说,现在生孩子需要的是冲动和勇气,因为考虑太多人,是生不了孩子的。
这还不包括父母那边的经济压力,两边四个老人,一旦生病住院,最起码上万块的花销,这就要求夫妻俩手里必须得有存款。
工作的压力,房贷车贷的压榨,还有养活孩子照顾父母,经济上不富裕的夫妻,敢生孩子的真的不多。
据统计,在2022年中国的生育率仅为1.175%,也就是说,中国每100个育龄女性,只生出了1.175个孩子。
由此可见,女性的生育欲望有多低。
☾↢前车之鉴↣☽
可这不单单中国一国的问题,而是很多发达国家都在面临的人口难题。
像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他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但有的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鼓励生育。
为了提高生育率,瑞典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出台许多重磅的补贴政策,鼓励多生孩子。
只要夫妻俩愿意生孩子,夫妻双方累计假产不少于480天,也就是一年4个月,父亲也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
除此之外,夫妻俩停职不停薪,在家带娃也有90%的工资拿,政府再按照工资的80%每月补贴,最重要的是还不需要交税。
至于孩子,奶粉、尿不湿和其他婴幼儿用品都可以免费领取,生的孩子越多,后续获得的补贴就越多。
我们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力度还是不够,所以,即便放开三胎,生育率还是持续走低。
生育虽然不难,但是养育却很难,想要解决新生人口低的问题,前提先得解决家长们的收入、住房、工作等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不要太焦虑,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