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红十字会开始“明抢”学生钱了?什么时候公益慈善变成了硬性要求的“道德绑架”?

近几日,多位家长在网上爆料现在红十字会将魔爪伸进了孩子们所读的学校,甚至还席卷了部分幼儿园,他们以所谓的“汇聚爱心、守护校园”为主题,要求每班捐出至少100元的爱心资金。

老师们发出来的是通知,并不是征求家长意见,而这笔钱最后是从所谓的班费中扣除,家长除了答应也别无选择。没有明确用处,没有得到家长的允许,这些人就高高在上地顶着红十字会的头衔强行让他们捐款,献爱心本应当是自愿公益行为,可是公众们的同理心总是被他们无厘头的行为消磨殆尽。

为何红十字会会“伸手“向学生要钱?现在的公益捐赠活动是否还正规?这又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01 捐款明码标价,公益失去意义

既然在成人手里捞不到钱,那小孩子一定是家长的软肋,只要联合教育那达到目的就不成问题。红十字会发动教育人士,让学校强制收取学生募捐资金,许多老师一声不吭就在群里甩出了自己的捐款金额,并且以身作则呼吁家长和他一样献出一份爱心,家长们在不了解捐款的情况下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发到群里的截图似乎想给老师表明,自己也贡献了一份力量。他们真的是在进行纯粹的公益捐款吗?这些危险的信号似乎在无形中改变了家长的思维方式,我的孩子要更优秀,我要响应老师的号召,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要做,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正推着她们偏离正确的轨道。

公益难道不是自愿的吗?捐款不是根据个人能力来决定捐多少吗?这件事引发了公众的思考:慈善组织和教育界又有什么渊源?

红十字会明码标价地发出捐款最低五元的消息时,是否有想过这个组织的初心是开展社会救助、旨在社会福利事业。家长想发声,因为捐款是个人意愿,每人捐多捐少都应该是自由,最低下限和上不封顶用意究竟何在?家长不敢吭声,因为这些钱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在她们心里,这些慈善组织都在做好事,是无助受难人民最后的救命稻草,她们愿意捐助,但是不想用孩子当“挡箭牌”来行善。

我们不能否认红十字会存在的意义,在许多重大灾难面前,红十字会倾囊相助,挺身而出,但是最近红十字会也面临着信任危机。从被公众质疑捐款使用不透明到被曝光挪用救灾物资等,红十字会是亲手将公众的期望与信任捏碎,现在又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捐款,公益到底意义何在?

02 公益事业出现危机,加强管理不容疏忽

除了红十字会令人不适的强制捐款之外,其实很早就有人质疑了公益事业的合理性。在之前某平台的公益捐助活动中,很多网友都看见了一些不合理的说辞。山区的孩子家里借了20万的外债,心愿是给弟弟买一双球鞋,爸爸瘫痪在床,妈妈在地里拼命干活心愿却是买一个平板,这些捐助信息相关工作人员是否真正进行筛选和核查?很多网友也对相关信息提出了质疑,家庭贫苦的学生梦想不应该是吃饱穿暖,给家庭减轻负担吗?大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个人献出的绵薄之力也是为了能帮上真正需要援助的人,可是这些介绍信息完全没有引起网友们的同情心,甚至在他们看来,我们普通人过得比他们还苦。

公益事业现在面临着公众的信任危机,公开捐款去向,提高资金流动透明度,回应公众提出的质疑就是公众的诉求,可是相关公益组织不闻不问,一边不做出改进,一边厚着脸皮找社会捐钱,现在拿捏不了成年人就转头拿捏学生。他们应该从自身想问题,成年人是不想捐款吗?很多人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他们能懂生活的艰辛,他们愿意为陷入困境的人伸出援手,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钱是否真正给到了需要帮助的人,而现在,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还强制通过学校要求家长捐款,这种行为再次让家长心生不满。拿到了钱为何不满足公众的诉求?为什么要将魔爪伸向学生呢?

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公益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而这些组织的内部也应当寻找更好的捐助渠道,公益事业本应当是出于善心、是呼吁大家献出爱心的和平鸽,而不是强制要求家长捐款并宣传虚假信息的扬声筒,获得公众认可、公开捐款资金流动方向、搭建正规的捐助平台才是解决信任危机的王牌之道。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