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9月13日,一架三叉戟飞机在外蒙古坠毁,机上乘客无一生还。这架飞机的目的地是苏联,而它的乘客中,有一个人的身份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他就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林彪。
林彪为何要出逃苏联?他与毛泽东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和冲突?他的死对中国政治和军事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围绕着“913”事件,成为了历史上的谜团。
然而,在这场惊天动地的事件中,还有一个细节让人感到不解:当得知林彪死讯后,周恩来竟然嚎啕大哭,而且连说“你不懂,你不懂”。周恩来作为毛泽东的老战友和忠实执行者,为何对林彪如此悲痛?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和故事?
本文将从林彪和毛泽东之间44年的恩怨史入手,分析林彪坠机后周恩来为何嚎啕大哭的真正原因。
正文
林彪与毛泽东:既合作又矛盾的历史
林彪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段既合作又矛盾的历史。从井冈山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在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都有过交流和碰撞,也有过支持和反对,也有过赞美和批评。
井冈山时期:初识与不满
1928年4月,林彪随朱德、陈毅部与毛泽东秋收起义所部等会师井冈山。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对林彪给部队讲话的内容感兴趣,让他给井冈山红军做《红军能够坐天下》的报告。林彪则对毛泽东提出的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建立人民武装、实行土地革命等思想和政策表示赞同,并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向中央写了一封报告,即后来的《井冈山的斗争》。
然而,在井冈山期间,林彪也对毛泽东产生了不满。1929年1月,朱毛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千里征战,逐步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林彪对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四渡赤水”“兜圈子”“走弓背路”表示不满,给军委写信,给彭德怀打电话,同时也私下流露,意在更换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1930年1月,毛泽东利用难得的战斗间隙,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秉烛夜书,写下了一封长信,即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批判了党内的悲观思想和盲动主义,论证了中国革命有利用敌人弱点在农村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这封信也是对林彪等人的回应和教育。
抗战时期:赞赏与不认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参加了平型关、台儿庄等重大战役,打败了日军,为八路军赢得了声誉和威信。毛泽东对林彪的军事才能十分赞赏,称他为“我军的克鲁索夫”。
1938年,林彪因患肺结核住院治疗,期间与毛泽东保持了书信往来,交流了对抗日战争和党的建设的看法。林彪在信中表示对毛泽东的忠诚和敬仰,称他为“伟大的导师”。
1940年,林彪出院后,被任命为八路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一副总参谋长。林彪负责指挥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创造了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胜利。但这场战役也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