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届G20领导人峰会上,联合宣言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合作成果。风水轮流转,本届峰会来到了印度新德里,它遇到了最大挑战,在涉及俄乌冲突的有关表述上,相关各方分歧严重。外界一度认为,产生一份让各方都能够接受的联合宣言,东道主莫迪总理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最终,莫迪总理发挥了长袖善舞的特点,依靠包括中国、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直到会议开幕后,才确定了一份具有共识性质的联合宣言。欣喜之余,9月10日上午,莫迪总理邀请G20领导人参观了甘地陵。
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起人,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奋斗了一辈子,深受印度人民的爱戴。为了促进印度的手工业发展,甘地生前曾经推广一种手织棉布——卡迪布。这次,莫迪总理在甘地陵现场,使用卡迪布制成的披肩,欢迎前来参观的G20领导人。
甘地陵位于新德里东郊的亚穆纳河畔,周围是一片绿荫,隔绝了新德里的喧嚣。在激烈的交锋之余,来到肃穆、简朴的甘地陵,可以让人回归初心,想起出发的目的。为了表示尊重,英国首相苏纳克、德国总理朔尔茨、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以赤脚的方式,走向甘地纪念碑,其它领导人则换上了拖鞋,走在雨后潮湿的地面上。
有外媒注意到,本次参观甘地陵,印方的安排不同异常,中俄的站位引人关注,我方代表则被安排在角落。实际上,G20不是国际组织,没有宪章和常设秘书处,因此在领导人站位、排序方面,并无成文规定,大体都会遵循国际惯例、峰会主题、主办方意愿、各国诉求进行统筹安排。
所谓的国际惯例,往往以东道主为中心,以右为尊,按领导人的职务高低和任职时间长短来安排。从G20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下一届峰会主席国领导人出现在本届主席国领导人右手边,上一届峰会主席国领导人则出现在左手边。
例如,在本届印度峰会上,莫迪总理的右侧是巴西总统卢拉、左侧是印尼总统佐科,它意味着巴西将承办下届G20峰会、印尼是上届峰会的主席国。自从2011年意大利戛纳峰会以来,上届主席国、本届主席国和下届主席国被规范地统称为“三驾马车”,三位领导人聚中出现,象征着G20三驾马车的紧密团结、合作共赢,给国际社会带来美好的寓意。
如果领导人要合影的话,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是国家元首(主席、总统、国王)、政府首脑(总理、首相)、国际机构代表。在每一个排位序列中,又按照每个人任职时间的长短从中间向两边依次排开。
2009年伦敦峰会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刚刚上任不久,他们的排位就会向后顺延。当然,考虑到这两个国家的重要性,俩人被安排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也说得过去。法国的马克龙、韩国的文在寅也有类似的经历,虽然贵为国家元首,但他们也曾经站在第一排靠边的位置。
在本届峰会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是普京总统的特使,国家影响力、任职年限来说,拉夫罗夫的位置相对居中,都是沾了普京的光。我方代表被安排在角落,一是政府首脑G20排位相对靠后,二是今年刚刚担任现职,这样的安排,完全没有大惊小怪的必要。
在挥戈看来,真正决定国家地位的还是实力。在印度G20峰会前夕,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表示,拜登总统无意与中方代表见面。事实呢?离开印度新德里之后,拜登总统到访越南。在新闻发布会上,拜登总统承认,与G20参会的中方高层已经见过面,并且两国团队进行了会谈。此消息,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证实。
从G20前后美方的表现来看,可能有人内心不满,但还得服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即使食言,也要与中方保持接触。在G20期间,中方代表与英国首相苏纳克、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有会晤,共同促进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美方是否愿意与中方接触,那是他们的事,它的盟友们与中方的联系可一直没有中断。如果失去了理性,被孤立的,只能是美国人自己。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可以少搭理、不搭理,但绝不能自我封闭。世界如此之大,某个国家一手遮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