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江苏,这片古老而繁荣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经济昌盛和文化发达而著称。被誉为鱼米之乡,江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中国发展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2020年,江苏的GDP突破了10万亿元的壮丽大关,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然而,这一切的辉煌与江苏历届省委政府班子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江苏省委书记的历任领导中,有一个人的功劳不容忽视,他就是韩培信,曾于1983年至1989年担任江苏省委书记,之前还曾担任江苏省长。正是在他主政期间,江苏迎来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正是他的开拓和领导,创造了江苏工作的崭新局面。

韩培信的坎坷成长

韩培信,于1921年出生在江苏响水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他的生活就充满了艰辛。在他出生仅仅三个月后,父亲因过度劳累而去世,无法承担医疗费用。6岁时,母亲也因病不幸去世。从此,他和13岁的姐姐成为孤儿,只能相互扶持。

姐姐出嫁后,还不到10岁的韩培信失去了依靠,生计成了巨大问题。幸运的是,他的二叔和二婶接纳了他,虽然他们自己也没有孩子,但他们将韩培信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勉强维持生计,供养他上学。

韩培信聪明而勤奋,学习能力超群。在接受了两年的启蒙教育后,他考上了当地的公立小学,开始接触到新思想。

抗日岁月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引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12月,日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到重庆。这个时候,韩培信已经初中毕业,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

他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活动,于1939年7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随后,他被派往苏北的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担任机要收发员,到了1940年8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韩培信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对党非常忠诚,抗日战争期间,他承担了重要任务。他曾担任苏北东北行署总务科长、阜东县八滩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根据地建设,积极协助新四军进行反“扫荡”斗争。

八滩的抗战

八滩当时是新四军的重要后方基地,部队的军械库和医院都位于八滩境内,因此成为日军攻击的重点目标。

1943年3月,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找到韩培信,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防止敌人建立坚固据点,三天之内要迅速拆光八滩镇的主要建筑。”虽然韩培信面临巨大的困难,但他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三天内,八滩镇的所有主要建筑都被拆除。

3月29日,日军发动了对八滩的进攻。由于日军没有足够的住宿地点,他们只能在露天过夜。黄克诚趁敌人立足未稳的机会,在30日夜发起了著名的“八滩王桥战斗”,最终取得胜利,击败了日伪军的猖狂进攻。

在这一时期,韩培信还组织民兵和群众护送新四军的领导人以及著名的民主人士邹韬奋,经过阜东前往延安和山东解放区。1945年夏季,韩培信在担任阜东县委宣传部长时,还带领民兵成功抓获了伪军师长、大汉奸陈光寒,让他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解放战争的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韩培信调任为滨海县长。1947年春天,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粟裕率领华野部队在苏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后,从滨海撤退回山东。

面对华野部队的粮食短缺问题,韩培信积极发动滨海人民,仅用几天时间筹集了15万斤玉米,解决了华野部队粮草不足的紧急问题。此外,滨海还留有1000多名伤病员需要治疗。

韩培信毫不犹豫地妥善安排了每位伤病员,解决了华野部队的后顾之忧,伤员们在恢复健康后都陆续返回部队。在淮海战役期间,韩培信还组织了超过2000人的滨海支前部队,率领着担架队和小车队,冒着国民党炮火的威胁,抢运军粮,救治伤员,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过大江,按照上级的要求,韩培信组织江苏省委的一套班子,总共87人随军南下,到达常熟,接管政权。

当时的常熟百废待兴,他先后担任副县长和县委书记,顺利完成了组建新的人民政权、剿灭匪首、抗击自然灾害、进行土地改革和公审地主恶霸等工作,迅速稳定了常熟的局势。

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韩培信之后被任命为苏州地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农工部部长、省委代秘书长等职务。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也经历了被打倒和调离工作岗位的困境。

直到1970年才复出,之后又陆续担任了扬州市委书记、轻工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1982年7月,他被任命为江苏省省长,1983年4月,62岁的韩培信担任江苏省委书记。

苏南模式的开创者

韩培信积极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而80年代江苏发展的一大亮点就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吴仁宝的华西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培信的培养和支持。

他将华西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整个江苏省,创造了以农业为基础、城市工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思路,被称为“苏南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发挥乡村和城市的优势,促进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江苏省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被邓小平高度评价为“异军突起”。

苏南与苏北的关怀

尽管苏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苏北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一直让韩培信感到沉重。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加速苏北发展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 派驻干部:组织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干部下派到苏北担任工作,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财政支持:对苏北地区的13个经济薄弱县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
  3. 南北帮扶:组织苏南富裕县与苏北贫困县建立一对一对口帮扶的关系,分享经验和资源。

他甚至亲自动员自己的长子韩建华前往苏北协助工作。当时,韩建华在航天工业部南京的七机局工作,刚刚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前途看好。

但第一批派往苏北的干部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因为苏北地区极度贫困。韩培信亲自为儿子游说,他说:“苏北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没有发展起来,我感到内疚。如果我的儿子都不去,还有谁会去呢?”

经过他的说服,干部下派问题得以解决。韩建华到达苏北后,担任了滨海县副县长,积极推动八滩镇的建设,使其成为苏北工业的强大支柱,被江苏省列为百强名镇之一。

后来韩建华成就很高,担任过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厅级。

关心孤儿教育

作为一个孤儿出身,韩培信对孤儿问题有着特殊的感情。2006年,他利用省吃俭用积攒下的82.08万元,创立了“江苏韩培信扶持响水孤儿贫困学生教育基金”,旨在让更多的孤儿享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一举措展现了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责任感。

2017年1月15日,韩培信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回顾韩培信的一生,可以看到他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坚韧、奉献和智慧对江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中,韩培信的奋斗传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贫寒还是遭遇困境,只要心怀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韩培信是江苏的骄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的杰出代表。我们向这位伟大的领袖致以崇高的敬意,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