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9.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10万人同时观看;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

充电10分钟,能从上海开到北京,日本全固态电池再获突破,国产车何去何从?

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锂电池,因续航短、起火、寿命不足等问题饱受诟病,始终未能取代燃油车,被隔壁日企唱衰道“未来不属于新能源”。

令人意外的是,口口声声不看好新能源发展的日企,却在不久前抢先落地全固态电池,在续航里程与性能上获得重磅突破,称至少领先中国20年。

据业内人士分析,日方全固态电池有望彻底解决燃爆、漏液等传统锂电池“顽疾”,一旦量产成功,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荡然无存。

一、接连攻克新技术,日方弯道超车?

50年来,日本在燃油车领域称王称霸,但却没能抓住新能源的时代风口,在我国动力电池的迅猛发展下,丢盔弃甲。

据统计,我国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动力电池厂商,占据全球75%的市场份额。反观丰田2022年财报,其纯电动车型全年出货量仅为2.4万辆,是比亚迪单月销量的1/10。

虽然形势严峻,但丰田负责人却一再坚称“新能源汽车毫无用处”,甚至牵头本田等日企成立“反电联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肆抨击。

“承载能力受限”、“续航里程不足燃油车型1/6”……在日方多个老牌车企的攻讦下,国际上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生质疑声音,理想等新兴车企也一度被列入“预摘牌名单”之中。

然而,就在我国新能源行业经受波动之时,以丰田为首的老牌车企,却被接连爆出多项新能源电池突破性技术。

据日媒报道,丰田早在2021年便豪掷1.5万亿日元,进行锂电池研发,但由于难以赶超我国,便开始一面肆意贬低我国电车,一面改而研发固态电池,希冀能够“弯道超车”。

目前,丰田已在暗中拿下1300余项固态电池专利,全球断层第一。与此同时,其声称要在2年内量产固态电池,不仅充电10分钟续航1500公里,而且容量为世界之最,是“逆袭中国的杀手锏”。

二、丰田笑早了?科技竞争刚刚开始

“锂电池的性能已经抵达极限,固态电池是下一步研发重点”,我国技术人员强调。

经预测,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至少领先我国5年,被日媒断言“赢定了”。但欧美等国却并不看好其逆袭之路,认为“新科技走向市场并不简单”,希望丰田等日企能够吸取生物科技市场化道路的“失败经验”。

资料显示,作为日本尖端科技代表,其生物科技技术一度领跑全球,巅峰时在20年内拿下18个诺奖,被视为市场化潜力最大的科技之一,却在商业化过程中惨遭滑铁卢。

21世纪初期,东京大学科学家率先研发出生物止衰技术Cellerator(“赛洛瑞”),其胶囊类成品被称为科研界的“里程碑”。顶刊《Nature》激动发文,证实该类产品核心成分能够唤醒细胞活力,使中老年受试者体内多项指标推至青年水平,并受到厚生劳动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的高度重视。

谁也没有想到,在向国民推广过程中,“赛洛瑞”类止衰胶囊却因制备成本过高,难以普及。据统计,其初代成品高达2万/克的原料价格,让其只能在1%的顶尖富豪中流通,险些中断市场化推广道路。

不解决成本问题,高端科技便难以落地,对固态电池而言也是如此。制造固态电池需要的金属锆、锗等十分稀有,铜锂复合带更价值1万元/kg。目前固态电池成本价超过30万元,远远超过普通锂电池。

据统计,即使日本科技高速迭代,也要至少7年才能降低固态电池成本。谁都无法断言7年间会发生什么,正如“赛洛瑞”止衰胶囊,在市场化推广过程中,被我国科研团队研破技术,倒逼其价格回落73%,在京JD东平台上掌握了第一定价权。

目前,曾被日企寄予厚望,用以提高国人身体素质的止衰胶囊,先一步成为我国一二线中老年人士的日常服用品,而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倘若再不吸取教训,难免会落入相同的境地。

三、中国技术,跑步进场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的研发赛道上并不是日企一枝独秀,我国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研发团队,正在加紧发力。

据报道,目前中科大研制出的国产固态电池,性能同日本相差无几,但成本却是其4%,而蔚来旗下的部分车型,平均续航能力同样超过1000公里。

随着我国科技的蓬勃发展,恐怕丰田还没笑出声,就要睡不着了。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