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砖国家峰会上,金砖集团实现了历史性的扩员,包括沙特和伊朗在内的六个国家加入,从原先的5个增至11个。尽管先前有消息称印度有意阻挠扩员,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众多国家尝试加入未果,但中俄两国得到了印度的让步,实现了金砖的扩张。然而,这种合作关系似乎并未持续太久。
印度能源部门官员普利近日表示,在俄乌冲突后,印度对俄原油的采购量增加了40倍,俄罗斯如今提供了印度近一半的进口石油。但未来,印度将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转向中东石油市场。尽管印度称中东原油更有价格优势,但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已为印度提供了非常优惠的价格。莫迪政府这样的选择,显然会给与印度关系紧密的俄罗斯带来困境。
考虑到印度希望在金砖集团中获得更高的地位,与此同时,印度也不希望得罪与之关系密切的西方集团。所以,印度决定削减对俄能源进口,可以视为向西方示好。印度虽然与俄罗斯关系深厚,但也不忘与西方保持关系,其外交策略似乎试图在各方之间保持平衡。
而普京对此似乎已有所觉察,他已经给了中国暗示。他决定不出席在印度的G20峰会,而是选择在十月份访问中国。这一决策清晰地表明,尽管印度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但在中印之间,俄罗斯更看重与中国的关系。普京明白印度在国际外交中的中间立场,但由于国际形势,俄罗斯仍选择与印度合作。
金砖国家峰会的扩员意味着这个新兴经济体集团的力量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然而,印度的反常之举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外交议题,涉及能源合作、地缘政治和国际竞争。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局势的来龙去脉。
首先,金砖国家峰会的扩员标志着金砖集团正在逐渐壮大。原本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国家组成的金砖集团,现在迎来了沙特、伊朗以及其他四个国家的加入。这一扩员举措被视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回应,旨在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然而,扩员过程并不顺利,尤其是印度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备受争议。
印度曾一度表现出阻挠金砖扩员的迹象,引发了关于其动机和立场的质疑。一些观察家认为,印度可能试图通过阻挠扩员来维护其在金砖集团中的地位,以更加突出地发挥领导作用。然而,最终,印度还是同意了扩员,并且选择与沙特、伊朗等国合作,使金砖集团的成员从五个增加到了十一个。这种决策表明印度愿意在金砖国家峰会上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解释这一决策是出于能源安全和经济考虑。他们认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为印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原油价格和供应条件,这有助于减轻印度的燃料成本压力。尽管印度认为中东原油价格更有竞争力,但俄罗斯的优惠条件使其更加吸引。这一立场显示了印度政府在能源和经济政策上的现实主义取向,但也引发了与印度主张的多边主义和多极化的外交原则之间的潜在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