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唐说过:“人的成功很难复制,但成事人人可学。”
拼了10年,成功真的难,但至少,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成事”!
所谓“成事”,就是剥离运气等外在因素,专注于把事情做好。无论是否成功,别人是否认可,都不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事事皆成”呢?值得借鉴的是冯唐的成事智慧。
他能专注于任何一项事业、热爱其中。从零开始,做到非凡。
25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37岁,成为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后面:作家、诗人、厨师、摄影师、投资人、古董收藏家……每个领域都成为顶尖专家。
可见冯唐在成事有一套自己的心法,在我阅读了他的智慧书籍得出了答案,那些看似平平无奇最终能成事的人,都有这3个特质,看似平凡,实则了不起。
一.不着急
曾国藩说过:“保持从容不迫,即使是后来者,也会有甜蜜回味的时刻。”
你要有耐心处理那些让人烦恼的琐事,踏实地把事情做好。要想取得成果,就要付诸行动。
有哪件事不让人心烦?
当你追求创新时,必然会遇到各种不协调、需要磨合的问题;当你从事副业时,时间冲突和压力增加等问题会出现;甚至,当你准备结婚时,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也会成问题...... 既然要做事,先学会“忍”。
然而,人的天性就是厌烦,很难忍受焦躁感。
那该怎么办呢?——列清单。
当你觉得大脑中各种事情纷纷涌上来,杂乱无章时,不妨找张纸,将这些事情列出来。然后确定其中最重要的2件事。
每天晚上回顾一次,检查你做的事情是否属于这2件事,进展如何。
慢慢地,你的内心会平静下来,时间和精力也更容易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地就能取得成果。而且,当事情有了结果后,不要再浪费时间纠结结果如何。
将判断的权力交给时间。
二.放下面子
人生中很多人都被"脸"毁了:为了保持面子,他们放弃了许多事情,甚至包括那些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
比如,有个年轻人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广交朋友,本来有电商,短视频的机会让他大张宏图,但父母觉得去国企上班有面子,他就放弃了,甘愿成为那个"螺丝钉",墨守成规。
过了几年,他才明白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要离开时,却已是上有老下有小,跳槽更别想。
要想成事,首先就不能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你。这听起来容易,具体怎么做才能懂得放下面子?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能被每个人理解的事情,肯定不是什么大事。成事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成大事的人往往被大多数人不理解。
当一个人刚开始有了想法,采取行动时,周围的人很可能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比如说,15年,冯唐因为翻译《飞鸟集》而受到痛斥,他的作品还被下架。
如果是其他人,也许就此销声匿迹了。但冯唐不理会这一切,他继续做自己,毫不在乎那些评价。
"管他们夸还是骂呢?我要继续自由自在地做我自己,这才重要。"
一个成事者必须具备"世事无常,脸面只是浮云"的心境。
我们要做的就是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声音,抓住那些不会因时间和空间而改变的东西。
当你没钱时就是没面子,当你有钱就有面子,所以你没钱还要顾及面子,那不就是活受罪。
三.不害怕
别怕,人生无所畏,才能有所成!
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总是顾虑太多,手脚畏缩,我们会错失太多机会。
不要过于在意结果,反而能更容易取得成就。
冯唐是曾国藩的超级粉丝,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到了曾公的一种看法。
生活就像进入赌场,我们的一言一行就在下注。
越是怕输、贪图胜利,我们就越会手忙脚乱,无法成就大事。
许多聪明能干的人都在这个阶段挣扎。
那作为普通人,如何放下得失呢?
答案并不复杂:不要乱猜,不要多想,不要纠结。
尽力而为,听命于天。只要把该做的事做好,其他的就交给命运来安排。
反复思前想后只会让你失去斗志,迷失自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生命有限,想做的事就去做,想爱的人就去爱,错过了太多机会就永远回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