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原本是平常的一天,却在2023年有了新的代名词,不少媒体都将这天称为“海洋灾难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日本不顾世界人民的意愿与反对,自私的将核污染水倒入海洋。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止到8月30日零点,日本已经排放超过2400吨核污染水入海。这个数据触目惊心,结合早前,日本媒体爆出的福岛地区打捞上来“变异鱼”的新闻,不得不让人遐想,日本的核污水究竟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入海了呢?
我国在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后,迅速发了一系列措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虽然我国反应迅速,可架不住有心人偷偷把这些产品传进我国。
不久前,浙江某进口食品店铺里就被查出了一款日本进口的棒棒糖,产品名为“POPCAN”,生产地是日本的埼玉县。
而我国早在2011年,也就是日本核泄漏后,就迅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和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通告禁令。
不允许日本福岛县、群马县、琦玉县、长野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0个地区的进口食品、饲料和食用农产品进入我国。
除了“POPCAN”外,还有一种进口预包装食品龙角散草本润喉糖也被查处。这个润喉糖没有贴上中文的标签说明,被检查人员带走调查后发现,这款润喉糖来自埼玉县,而且,把润喉糖带进我国的人,也没有进货查验的记录。最终被该涉事公司被罚款1.7万元。
非法流入我国的日本食品除了糖果以外,还有巧克力、果汁饮料等等,产地都集中在福岛县、富山县和埼玉县等。
有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甚至还试图混淆核污染水与核废水的区别,到底有没有必要完全禁止呢?
核污水与核废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简单来说,核废水是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过的,达到国际排放标准的水,是不会影响到海洋、河流、人类生活等正常秩序的水。
核污水不仅是在核设施工作时产生的废水,也包括了核反应堆核心里出来的冷却水,以及设备、仪器的洗涤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简单通俗点理解,就是直接把核废物倒进了海里。
人体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接触核设备或是相关的物质,是会导致病变的。哪怕是经过加工过的食品,也是对身体有极大危害的。
从2011年开始,网络上早就有关于日本核泄漏后的言论了。受到核辐射的地区,像是福岛县就有过这样的一个说法。
据说,有人在核泄漏后,去福岛当地旅游,发现有一窝小狗是没有耳朵的。当地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小狗的父母喝了海水,生出来了变异的小狗。在福岛本地,有些积蓄的人家都有举家搬迁的打算。
日本超市里的食物来源都会标出来,比如说这条鱼是福岛打捞上来的,那不仅鱼的包装上会有产地说明,鱼所在的地方也会有牌子标明是“福岛”的食品。
可奇怪的是,日本人对核辐射区内的水产品都是“爱搭不理”的,哪怕降半价,也没人会买,这是为什么呢?难不成是日本人钱多吗?实际上,日本大多数人都知道核辐射的危害,吃了真的要命的事情。
就拿2011年10底,日本内阁官员园田康博来说,他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喝下了那杯核污染水,4年后,他就隐退了,再接着就没有消息了。
不过,近日有消息称,这位敢喝核污染水的“勇士”园田康博已经病逝了。这个说法还是得到很多人的认同的,不然,日本估计在宣布排海的时候,就会请他出来现身说法了。毕竟有一个活例子在眼前,谁能不信呢?
值得我们注意的,除了在国内查处违法销售的日本受辐射地区的产品之外,还要警惕西方等国的进口产品。
在很早之前,挪威和冰岛等国家是对日本水产品有非常严格限制的,但在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后,往常对日本水产品进口严防死守的挪威、冰岛等国,却突然宣布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
很多人不清楚这一点,就会认为西方等国家进口的食物以及农产品更安全、更有保障,然后,选购这些国家进口的产品。建议大家在选择进口产品时,要着重看看原产地和加工地,保不准是日本的产品去西方或是中东地区绕了一圈,变了个样子又进到我国销售了。
除了看原产地,还可以看产品条形码,不同的国家的条形码编号是不同的,能从编号看出是哪个国家的。
根据目前的新闻内容,西方等国家对日本排核污水这件事是不太了解的,日本也从这方面一直找茬,在网上时不时也会看到一些帮日本说话的言论,企图挑起争端。
我们一定要警醒,不能轻易被挑动情绪,落到敌人的圈套中。要紧跟我国官方的步伐,不要因为一些言论,就陷入到“自证”的情绪中,要坚定的相信国家,要坚定我们自身的立场,不要被那些混淆危害的言论迷惑。
日本不顾世界人民的做法,让人不得不想起了老大哥苏联。
同样是核电站爆炸事故,苏联将危险控制在了切尔诺贝利一座城内,而日本将危险散播到全球;苏联以比肩神明的身躯筑成了抵挡核事故的墙壁,而日本用一个开关打开了海洋的入口,令人最无奈的是,苏联以凡人之躯抗住了7级的核事故,日本将4级的核事故拖到7级,然后,让全人类一起为他的事故买单,实在可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