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上将陈士榘晚年回忆起老战友何长工时说:
“何长工资格很老,他解放后担任的职务和贡献不相称。他早年参加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功劳非常大。到1930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红8军的军长了,还率部参加过长沙战役。
31年他就当上了红军学校的校长,长征初期他是军委教导师政委、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遵义会议后,他是红九军团政委,和军团长罗炳辉一起对策应、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他后来地位就下降了,解放后仅仅是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地质部副部长。当时地质部的部长是科学家李四光,何长工给他当副手,却没有半点怨言。”
正如陈士榘所言,何长工在红军时期的功劳是很大的,职务也很高,一直干到军团政委。他的功劳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中。
一、推动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
1927年,26岁的何长工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在去井冈山的路上,何长工受毛主席委托,前往韶关去寻找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
当时两支部队都孤立无援,急需取得联系,毛主席找到何长工说:“我们派你去,本钱是大了点,但你在地方熟人多,关系多,一定能找到南昌起义的部队。”
此去一路注定艰险,毛主席告诉何长工:“你如果被敌人抓住了,就干脆说你是从毛泽东队伍里跑出来的逃兵,就这么说,只要能把敌人迷惑住就行。你可以自由行动,但要记住白皮红心。”
何长工感谢毛主席对他的信任,随即奉命离去。他化装成一个逃兵,中间还被民团抓住,差点枪毙,他先后来到长沙、武汉、广州,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朱德的部队。
何长工告知了他们秋收起义部队的情况,朱老总则告诉何长工,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毛泽东正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很感兴趣,打算把部队也拉到井冈山,还说会把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派到井冈山联系。
何长工回到井冈山后,告诉大家他见到了朱德、陈毅,这对正在井冈山孤军奋战的工农革命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之前敌人的报纸一直说,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已经被吃掉了,领导人也被逮捕了。
至此,何长工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为日后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如何重大,就不用赘述了。
二、帮助红军收编王佐、袁文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回到井冈山后,毛主席又给了何长工一个重要的任务:上山去和井冈山上的王佐建立联系,做他的工作。
毛主席在三湾改编的时候,就给袁文才写过信,袁文才派人到工农革命军的驻地勘察后,认为双方可以接触。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袁文才把见面的地点安排在了己方的一个祠堂,还在那里埋伏了20多个枪手。
毛主席带着6个同志,在不带枪的情况下到祠堂赴约,并慷慨地送了他们100多条枪,袁文才作为回报,也送给工农革命军1000大洋,并把井冈山的茅坪地区让了出来,欢迎工农革命军入驻。
袁文才还许诺,自己会和王佐联系,让王佐也和工农革命军交朋友。
不久后,王佐就派人来找到工农革命军,希望派人上山接洽,毛主席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何长工。
相比袁文才,王佐是一个疑心更重,江湖气息更浓的绿林好汉。何长工开始有些犹豫,害怕自己和王佐合不来,反遭其祸。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完成,于是他就带着毛主席写给王佐一封亲笔信,独自一人上山了。
王佐见到何长工后非常高兴,当即设宴款待。何长工则从王佐信仰“同善社”的母亲入手,做起了王佐的工作。不久后,王佐欣然决定要和工农革命军一起干。
1928年9月,王佐、袁文才的两支部队接受改编,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该团下辖两个营,袁文才担任团长兼一营长,王佐担任副团长兼二营长,何长工则是团党代表。
直到晚年,何长工谈起王佐、袁文才的死都唏嘘不已,他认为:“应该把王佐、袁文才算作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当年我为了做工作,向王佐的母亲打了保票,还和他们拜了把子,结果愧对两个结义兄弟。”
1987年,何长工同志病逝前,曾向组织提出,希望能把自己的骨灰葬回井冈山,并希望能在自己的墓碑旁给袁文才、王佐各竖立一座雕像。
组织遵从了他的遗愿,如今,袁文才和王佐已经完全被当作革命先烈来纪念了,他们的雕像也竖立在了何长工的墓碑左右。
三,担任红九军团政委,领导部队掩护中央红军
由于何长工表现突出,他在1930年被任命为红8军军长,此后又历任红13军政委、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何长工接替蔡树藩,担任红九军团政委一职,这时的何长工才34岁。
3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何长工和罗炳辉一起红九军团出色地完成了在乌江北岸阻击、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
在脱离主力部队的情况下,红九军团单独活动两个月,转战于贵州北部、云南南部,行程1000多公里。期间取得了老木孔战斗的胜利,歼灭了不少敌人,并开展了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筹集款项,扩大红军等工作。
红九军团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主力转移,被周恩来誉为“战略骑兵”。
后来,红九军团和主力部队会师,时任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及总参谋长刘伯承接见了何长工,高度赞扬了红九军团领导及全体指战员在乌江以北执行别动队任务以来的优异表现。为犒劳红九军团的指战员,庆祝其胜利,中革军委还专门下令给红九军团的指战员下鸡丝面吃。
因为执行任务坚决,伤亡较大,红九军团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缩编为红32军,何长工继续出任军政委。
可惜的是,两军会师后,野心勃勃的张国焘妄图搞分裂,中央在紧急情况下率领一、三军团连夜北上,由于时间紧迫,32军未能通行,只好跟着张国焘南下去了。此事也成为了何长工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和一大遗憾。
